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关注:记者观察:“碳账户”未来可期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于晗】

今年以来,很多银行都推出了个人碳账户。不少人好奇,个人碳账户是做什么的?它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我们都知道,近两年,国家提出了一个横跨未来三十多年的远景目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按照这个目标,8年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达到历史最高值,进入一个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这就是碳达峰。而到38年后,我国减掉/吸收的二氧化碳要跟排放的二氧化碳相抵消,达到一个净零排放的水平,而这就是碳中和。


(相关资料图)

有权威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居民的碳排放量大概能占据全社会各种碳排放总和的50%。也就是说,有一半的碳排放都是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所以,推动个人减碳,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来说,意义重大。同时,这也是每一个人的义务,毕竟,减碳是为了改善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了整个社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但是,怎么提高个人碳减排的积极性?怎么能证明减少了碳排放呢?那么,就需要“个人碳账户”,像记账一样,帮助我们记录生活中的低碳或者减碳行为,并以某种标准,把个人的减碳量换算成某种积分权益,作为对个人碳减排的激励。实际上,这些年,一些互联网平台,把个人支付、网络消费或低碳出行转换为碳积分,换成沙漠里的“梭梭树”或者平台消费红包的玩法,就是个人碳账户的一种简单形态。

从国外来看,银行是较早探索个人碳账户的机构。2008年,韩国的一家银行——光州银行就开始向客户发放“碳银行卡”,采用的就是碳积分模式。在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之后,这两年,不少国内商业银行也开始借鉴相关模式,探索建立更为全面、标准的个人碳账户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山东日照银行、浙江衢江农商行以及建设银行,都开通了或正在内测个人碳账户。在这些银行的个人碳账户上,包括网上生活缴费、开通电子账户,手机支付、ETC办理、线上贷款以及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行为,都可以帮你计算碳减排量,积累相应的碳积分。

虽然不同银行碳账户的碳排放测算、碳积分计算,以及激励手段不同,但产品模式都比较接近,那就是——既能提供“积分兑换”式的碳普惠服务,也能够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

有的银行凭借碳积分,可以兑换一些家庭日用品、食品,例如洗衣液、电动小风扇、食用油等,也有银行可以兑换视频网站、读书APP、健身等各类平台会员。

在金融服务方面,银行可以提供信用卡额度提升、分期还款福利、银行卡消费折扣、支付优惠;也有银行依托于个人碳账户,向用户推出绿色信贷产品,并根据积分数量,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以及办理流程等方面提供差异化服务。

由于银行的受众面非常广,银行推出这些服务,会对减碳带来非常大的宣传和促进作用。对于用户来说,无疑也是一件好事。

当然,目前,银行业整体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数据、技术和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相关机构还需要搞好基础设施,在场景和权益激励方面不断创新。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平安银行 信贷产品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