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透视保险业ESG相关风险管理(上)

□赵强 张雨凝

ESG理念最早源于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 Global Compact)发布的《有心者胜》(《Who Cares Wins》)报告,该报告将全球企业应当遵循的价值观和原则整合为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个维度,正式提出ESG理念。ESG理念本质与我国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相契合。ESG理念为经济带来巨大绿色增长动能的同时,与之伴随的相关风险因素也不容忽视。根据欧洲银行管理局(EBA)2020年发布的《信贷机构和投资公司的ESG风险管理与监督》讨论文件,ESG风险被定义为由于ESG因素对交易对手的当前或未来造成影响,从而对机构产生负面财务影响的风险,ESG风险可能以现有审慎风险(例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的形式来实现。

保险业面临的ESG风险

在金融行业之内,保险业与银行、证券业相比,在ESG管理上既有共性也有明显的区别。共性的一面是,在资产端业务方面,保险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一样,都需要控制好投资项目面临的ESG风险,而且要通过减少高污染项目加大绿色低碳项目投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别是,保险企业机构的承保端业务也会受到ESG较大的影响,而银行、证券机构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基于自身的业务特点,保险业更需要加强研究气候变化等ESG风险,并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在环境维度的得分,通过ESG管理提高公司的价值,促进各方面业务的实质性提升。在保险机构的实际经营中,ESG事项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承保业务、保险资金运用都与这三个要素密切相关。在承保端,气候剧烈变动可能会导致财产损失索赔概率上升,承保成本增加。在投资端,保险机构面临着高碳资产带来的市场风险以及因低碳转型带来的短期内可能的投资组合多样性降低等。此外,保险机构面临未能有效承担环境和社会责任而带来的声誉风险,导致新增业务减少,退保率升高。识别、理解和管理风险是保险业的核心,在低碳转型中,保险公司需要明确ESG风险偏好以及管理风险敞口的方法。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将ESG事项的有关风险划分为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两类。

物理风险

物理风险是指因气候变化或极端灾害事件带来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严重损害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导致金融和宏观经济不稳定的风险。根据天气事件的时间尺度不同,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具有突发性质的极端天气属于短期物理风险,而天气模式的逐渐演变或平均气温和海平面的持续上升等属长期风险。物理损失主要通过受灾主体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影响单个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其中对保险业的冲击尤为突出。以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灾害为例,一方面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由保险机构进行承担,保险机构承保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由于气候灾害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投资组合的贬值,或是由于大量保户提前支取账户资金造成流动性风险。因此,保险行业不可忽视环境变化这只“灰犀牛”。

转型风险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转型风险是指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因气候政策、低碳技术、市场情绪等发生变化,导致资产价格变动或广义的经济危机,即公共或私人部门为控制气候变化采取的有效政策及行动所带来的金融风险,这种风险是成功应对气候变化的代价。转型风险通常通过资产价格、政策节奏和可信度等渠道影响金融稳定,考验着保险机构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能力。转型风险不仅取决于业务模式,还受保险机构自身行为的影响。例如,当一类高碳资产受新的低碳技术或环境政策约束时,投资者往往会采用降低此类资产的持有比例或是直接出售的方式规避转型风险。这种规避行为,看似减少了投资方的资产贬值损失,又迫使被投企业向低碳模式转型,但如果被投企业面临转型压力的同时又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面临破产。这既不符合ESG要素中的社会责任理念,又会提高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保险机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投资者和专业的风险管理者,需要审慎考虑转型风险的应对方式。

我国保险业ESG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不同类型保险机构对于ESG信息的关注程度不同

首先,大型保险机构对ESG信息的关注程度显著高于中小型保险机构。如我国保费规模排名前10的寿险公司中有9家连续多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将ESG相关信息作为重要的关注对象并披露相关指标和信息,而腰部以及尾部寿险公司远不及头部公司。其次,寿险与非寿险机构重点关注的业务类型不同。如可持续保险论坛(SIF)针对全球保险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2%的保险公司预计气候变化会对其业务产生影响,其中寿险公司主要关注气候风险对其投资活动的限制,而非寿险公司则更为担心气候变化对其承保端负债的影响。

(二)将ESG要素逐步融入自身风险管理框架,但尚未形成系统性前瞻性框架

国内众多保险公司多选择将ESG相关风险纳入业务和资本规划以及现有的风险及模型评估当中,但并没有构建系统性的ESG风险管理框架。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好处,可以避免部门冗余,同时也考虑到了ESG风险与其他已知风险类别的影响关系。但是也存在更多不足,保险机构惯常应对的风险类别仅涉及风险对机构本身的影响,但就ESG风险而言,风险管理不仅需要考虑ESG风险及利益相关者对保险机构产生的影响,还要将保险机构因其经营和投资活动而为利益相关者和环境带来的影响予以考虑。此外,保险机构对ESG风险前瞻性研究的关注度较低,往往错失市场先机。

(三)对社会和治理要素的关注度不及环境要素

基于“双碳”目标政策推动、转型需求以及绿色经济带来的机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往往能较为深刻地认识到环境因素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将其作为承保、经营、投资的重要参考因素。在风险管理方面,受自身业务性质和保险资金特性的影响,保险公司常常关注于气候和环境层面的转型风险,对社会和治理层面的关注较为缺乏。由“股东经济”向“相关利益者经济”的转变是当前经济系统转型的重要趋势,“相关利益者”们关系到本机构的信用风险、声誉风险,也会关系到财务指标。在这种趋势之下,保险机构经营活动不仅要关注股东利益,还应兼顾包括员工、客户和上下游关联企业等相关方的利益,应当完善自身对转型风险的认知,重视社会和治理层面的转型。

(四)外部ESG相关基础设施尚不健全

保险业ESG风险管理水平不仅与保险公司个体自身有关,外部环境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ESG评级机构如KLD、MSCI、汤森路透、标普道琼斯、富时罗素等提供的指标会为市场主体的ESG投资提供参考,但对于本土的保险机构来说,这些指标存在缺陷,首先是这些指标对中国本土企业披露得较少,其次选取的关键指标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目前国内ESG投资管理体系基础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存在ESG相关信息披露基础数据薄弱、缺乏统一的ESG评价标准、评估透明度及可信度较低等问题。这些外部基础设施的不足也挑战着我国保险业ESG风险管理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关键词: 保险机构 风险管理 保险公司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