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记者观察:用长期思维来看待眼前问题_全球今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 【记者 李林鸾】

不久前刚公布的5月经济数据显示,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下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下降、同比微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同比均继续下降。一系列指标表明,当前需求恢复总体偏弱,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仍需巩固。

面对这样的现状,市场中出现了“经济陷入衰退”的声音。但记者认为,不能依靠短期数据、短期的政策效果而下结论。

有观点分析认为,这轮复苏与通常所说的周期性复苏有很大差别。3年疫情对各个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行为模式的冲击,与通常“由繁荣到萧条再到复苏”的传统周期调整是不同的。在这轮复苏中,需要关注资产负债表修复的情况以及经济主体在资产负债表修复过程中各种预期和内生动力的变化,而不是简单地基于流量来分析。

风物长宜放眼量。很多问题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能当机立断,需要时间来恢复、来见效果。

一方面,要用长期思维来解决眼前问题。一些改革措施可能要在中长期才能见效,但是现在就要开始推动。过去我们往往习惯用短期思维来解决问题,通过即时性的宏观调控、阶段性帮扶刺激政策来解决问题,对提升效率的改革问题从长计议,导致问题暴露延后,效率也未得到根本的提升,反而宏观调控的政策空间被挤占。

怎样的长期政策会有效果?例如,依靠财政政策补贴生育养育和教育。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殷剑峰认为,在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唤醒乘数效应的关键之一就是财政补贴生育养育和教育。这种补贴在供给侧可以稳定总人口,提升人力资本,在需求侧可以解决居民收入占比过低的国民收入分配问题,进而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需要强调的是,财政补贴生育养育和教育不是浪费性的政府消费,这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对国家未来的投资。

另一方面,看问题、下结论的眼光要更长远。实体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是一个循环过程,供需恢复存在时间差,一些长期政策落地见效更需要时间。对此我们要系统地、辩证地看待眼前的情况,不宜过早下结论,要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信心,更有耐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