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天天信息:信贷延续强劲增长 2月M2增长12.9%

□本报记者 许予朋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等3份报告。数据显示,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保持高位增长。

贷款方面,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2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0.1个百分点,继续维持双位数增长。社融方面,2月社融增量达到3.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5万亿元,比1月减少2.82万亿元。


【资料图】

信贷增长强劲 预防性储蓄仍在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2月M2延续高位增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2月信贷继续超预期放量,存款派生能力仍较强。2月住户存款增加792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29万亿元,分别同比多增1.08万亿、1.15万亿元。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加大公开市场滚动操作以保障流动性充裕,继续为M2增速提供支撑。

贷款方面,2月,人民币贷款余额延续了双位数增长态势,且增速实现环比增长。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2月新增信贷好于预期,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和居民部门信贷需求同步改善。同时,国内基建投资维持高景气度,对信贷需求的带动效用也非常明显。

数据显示,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08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1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6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6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7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8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3亿元。

温彬指出,在去年低基数下,2月住户贷款同比明显改善。在房地产回暖初期和年后提前还贷潮加剧影响下,当前居民按揭贷款整体仍在恢复爬坡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随着消费环境、消费秩序逐步改善,加之政策支持效果持续显现,居民短贷修复速度加快。不过温彬提示,“不排除存在部分按揭转经营贷等套利行为,冲高规模”。

存款方面,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当前预防性储蓄动机仍在。”人民银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储蓄意愿仍然较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这一比例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202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疫情演进的扰动影响仍需关注,居民储蓄向消费转化的动能有待观察。“未来可优化政策措施,合理有效提振居民消费意愿,推动居民消费复苏,带动经济加快回暖。”梁斯说。

债市修复推动社融增长

社融方面,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5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政府债构成社融主力。

数据显示,2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万亿元,同比多增9241亿元;委托贷款减少77亿元,同比多减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66亿元,同比多增81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70亿元,同比少减415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644亿元,同比多3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8138亿元,同比多541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71亿元,同比少14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春节后国债、地方政府债发行加快,这显示出财政发力也在全面靠前。值得一提的是,2月信用债发行利率走低,企业债券发行进一步恢复,当月企业债券融资环比多增2158亿元,扭转了1月企业债券融资对新增社融形成拖累的局面。此外,2月信托贷款有所恢复,当月新增66亿元,为2020年5月以来首度实现正增长。“这可能与去年11月‘金融16条’提出鼓励信托等资管产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有关。”王青表示。

展望未来,在宏观政策着力推动经济快速回升、市场主体自主融资需求修复支撑下,王青认为,3月信贷有望继续保持同比多增势头。不过近期人民银行强调“货币信贷的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王青判断,1-2月信贷投放“适度靠前发力”阶段基本结束,3月新增信贷正在回归平稳增长。进入3月以来票据利率上行势头明显放缓,已从一个侧面预示了这一点。

温彬表示,年初以来过快的信贷增长,造成部分银行负债端承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加快收紧、波动加大,并可能存在一定的资金空转套利行为。为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后续信贷投放总量与节奏需进一步调节。“预计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维持同比小幅多增,二季度开始转入相对正常的节奏,从而为经济稳固运行和可持续增长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温彬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