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环球看点!记者观察:畸形审美究竟害了谁?


(资料图)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实习记者 王梦萦】

7月以来,随着天气渐渐炎热,“减肥”再度成为“刚需”。近期,一系列“减肥”相关话题引发大量关注。月初,某女明星一周只吃鸡蛋和生黄瓜、号称“7天能瘦10—15斤”的减肥方法火爆网络,引发一众网友效仿。7月中旬,“身高160、体重93斤女子为瘦到88斤每天跳绳4000下致半月板撕裂”“18岁准大学生节食减肥导致免疫力降低,因一次普通感冒住进ICU”两则新闻同一日登上热搜。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潮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从二三十年前的“不能以貌取人”“要注重心灵美”,到如今的“颜值即正义”“没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更有甚者,“要么瘦要么死”“减肥是女人一辈子的事业”“减肥是一种生活方式”等口号大行其道,被无数人奉为圭臬。或许这背后有商家、名人出于商业目的的着意推动,并在大众的盲目跟风下逐渐形成一股风潮,而反过来,这股风潮又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个人。近年来,整个社会对“瘦=美”的认知越来越牢不可破,于是对于“瘦”的追求也愈发偏执和激烈,乃至形成了病态、畸形的审美,不惜以损害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瘦身。长此以往,酿成前文所述的悲剧自然在所难免。

广大女性以及部分超重男性首当其冲,成为畸形审美的直接受害者。大众对于“瘦”的过度追求,必定伴随着对于“胖”的极端恶意,甚至一些纤秾合度的身材也被莫名打上“微胖”的标签。紧接着,人们又将“胖”与“不自律”“放弃自我管理”“人生失败”等负面概念画上等号,甚至对所谓的“胖人”进行歧视、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逼得他人不得不走上减肥的道路。减肥过程中,戕害身体、损伤精神的不在少数,即使减肥成功,曾经受过的伤害也难免成为永远的心理阴影。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现象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其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成因。而畸形审美的存在恰恰暴露出当下大多数人审美、认知和思维的极端化、一元化与浅表化。极端化体现在“不是瘦到极致就是胖”、仅仅因为一个“胖”字便全盘否定一个人的价值,这恰好符合当下常见的非黑即白、一叶障目的思考方式,即以简单的对错、是否来划分阵营,模糊了其中的讨论空间,用简单粗暴的判断来代替深入全面的思考;只看局部不看整体,仅仅了解部分事实便妄下断语。一元化体现在将“瘦”当做“美”的唯一形态,而忽略了美的多重可能,这刚好印证了当今社会过于单一的价值追求和评判标准,如过分追求金钱并将财富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尺度。而浅表化则体现在“三观跟着五官跑”,评价一个人更多地依赖外表而非品德、智慧、才能等内在因素,而这也反映出当前社会崇尚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如“网红”经济的盛行、头脑空空的明星的走红等都是其外在投射。而畸形审美的危害还不止于此。过度追求单一价值势必导致其他价值获得尊重、受到认可、发展壮大的空间被挤压,久而久之,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不小的损失。

必须承认的是,全社会对于“胖”的排斥和攻讦伤人至深,要抵挡住这股恶意,非有强大的内心不可。可是反过来想,若对这股风尚不加批判,而是一味改变自己去顺从、去迎合,则只会放任畸形审美愈发汹涌肆虐、根深蒂固,那么我们是否也无意中做了恶的“帮凶”?所幸,历史上每当一股思潮发展到极盛,与之相反的思潮就会接续而来,也正因如此,人类得以一直在自我反思、自我革新中不断成长。近年来,批判畸形审美的声量越来越大,大众的审美也向着更包容、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谷爱凌、徐梦桃等体育明星的爆火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健康与力量之美,不再推崇瘦骨嶙峋和弱不禁风。希望未来随着大众理性的逐渐回归、健康知识的日益普及,我们终能以正确的方式适度地追求和享受美。毕竟,美理应是一种令人愉悦而非给人痛苦的东西,不是吗?

关键词: 记者观察 逐渐形成 不能以貌取人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