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记者手记:政策落地 “实”字当先 每日关注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赵修彬

在齐齐哈尔市龙江元盛和牛产业公司,记者看到牛群膘肥体壮。工厂负责人算了笔账:“‘鑫牛贷’活体抵押解了燃眉之急,上下游4600户养殖户跟着增收2.5亿元。”他脸上漾开笑意,指尖划过报表上一串上扬的数字。这鲜活的一幕,正是普惠金融在东北黑土地上深扎根、结硕果的缩影。

在齐齐哈尔采访期间,“实”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齐齐哈尔金融监管分局推动的“千企万户大走访”,绝非蜻蜓点水。在拜泉县永和村的农户家,交通银行工作人员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手机银行;在黑龙江诚成非标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听财务科长讲述工商银行500万元贷款如何让停摆的生产线重新轰鸣。政策工具箱精准发力,“尽职免责”卸下信贷员思想包袱,“无还本续贷”为924户小微企业节省过桥成本,一季度脱贫地区贷款510.11亿元的数据背后,是金融血脉持续滋养的薄弱环节。政策生命力在于执行,齐齐哈尔金融监管分局督导支局下沉县域,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直面“不敢贷、不愿贷”问题,齐齐哈尔的探索令人耳目一新。在梅里斯区肉牛养殖场,农户用手机展示“活体抵押”的电子耳标标识,解决了“家财万贯,带毛不算”的老大难;交通银行齐齐哈尔分行“一行一特色”的“牛类养殖贷”,9个月投放2亿元,跑出服务“加速度”;“信用修复”机制则为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打开绿色通道。这些创新并非花架子,而是精准滴灌到产业痛点上。

普惠金融的温度,更体现在对特定人群的细致关怀。在齐齐哈尔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老人们围着银行员工询问存款保险细节;退役军人座谈会上,农担公司量身定制的创业方案让老兵们眼神发亮;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中,“信用+普惠金融”模式让诚信经营的小店主轻松获得周转资金。这些场景,生动诠释了“金融为民”的深刻内涵。

行走在鹤城大地,在工厂车间、在田间地头、在商贸市场、在福利院落……普惠金融的根系正深植于黑土,其枝干为万千市场主体遮风挡雨,其果实惠及寻常百姓家,筑牢最坚实的民生根基。

关键词: 中国创投网 银行保险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