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重磅报道井陉!河北日报

河北日报

井陉县应对特大暴雨洪灾的调查(上)

1小时转移1503人,如何做到的?


(资料图片)

截至7月31日8时,井陉县平均降雨量438.6毫米,最大降雨点降雨量达到695.6毫米。

5条河流、1座中型水库、15座小型水库,对于这个太行山东麓的山区县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

在这场特大暴雨洪灾中,井陉县提前转移3856人,又在7月30日水库加大泄洪流量前,1小时内连夜转移1503人,确保安全转移、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全县无一伤亡,井陉是如何做到的?

8月9日,井陉县测鱼村村民在抢修水毁路面。  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史晟全摄

科学调度,上下游及时沟通、部门迅速联动、乡镇及时响应

8月9日9时,记者来到井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大屏幕上气象、河道、山体等视频图像和数据,一目了然。

“风险研判、指挥决策快一步,群众安全就多一分。”井陉县副县长孙利北介绍,他们通过整合水利、气象、城管等部门数据,覆盖了275处监测站点,为预判险情、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据共享为决策提供了“硬件”基础,而科学、有序的联合调度机制,则成为这次应对洪灾的重要经验之一。

“我们发现,‘上下游沟通—部门联动—基层响应’这种方式十分有效,可以大大减少反应的时间。”孙利北说。

在孙利北的微信里,“井陉—山西防汛联络群”一直置顶。在她看来,这个与山西昔阳等地建立起的“朋友圈”,随时沟通上下游流量信息,为井陉在这次洪水中的有力应对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

7月30日,根据群里发送的信息,井陉县不断调整泄洪流量。18时零4分,上游昔阳县的一条信息,让大家的心一下子悬起来:“昔阳县松溪河泉口站过站流量3320立方米/秒。”

当时,张河湾水库超汛限7.25米,下游的甘陶河和冶河接近满负荷运行,形势十分危急。一旦出现险情,后果将不堪设想。

必须立刻组织群众转移,一分钟都耽误不得!

关键时刻,指挥部与基层各乡镇建立的视频指挥系统功不可没。大屏幕开启呼叫程序,涉及的7个乡镇纷纷响应,不到五分钟,一场“屏对屏”视频会议开始了。几乎同步,这一重要消息迅速传达到了每个乡镇。

转移的标准,按照“极限思维”制定:依次按照应对4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秒、6000立方米/秒、7000立方米/秒、10000立方米/秒的泄洪流量准备。

“为了节省时间,布置完一个,走一个。”孙利北说,布置完最后一个乡镇刚十几分钟,第一个组织转移的测鱼镇回来报告了,全部安全转移到位。

在向乡镇布置转移的同时,立刻向石家庄市水利局报告,请求协助计算精准泄洪流量。

经过紧急会商,决定分步加大泄洪流量,从18时的1000立方米/秒,增加到20时30分的2000立方米/秒,为洪水腾出库容。

各部门像机器上的齿轮,密切配合,高速运转。直到24时,最后一个乡镇报告洪水平稳过境,大家才深深松了一口气。

8月9日,井陉县测鱼村村民在抢修水毁路面。  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史晟全摄

关口前移,提前演练、应急管理“两手抓”

从接到指令到完成群众转移,最快要多久?测鱼村的答案是:25分钟。

在测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秀根看来,能够这么短时间完成,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他总结了三点:“一是干群关系好,干部们真心帮老百姓办实事,所以能一呼百应;二是提前演练,谁家几口人,路上怎么走,都有详细预案;三是党员带头,与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结对子,确保不漏户、不落人。”

测鱼村离张河湾水库最近,距离只有1.5公里,情况也最危急。

“那天的雨像盆子往下倒一样,河道里洪水发出轰隆隆的巨响,水位猛涨。”回忆起7月30日那天的暴雨,高秀根仍然后怕不已。

看着情况不对劲,那天上午,高秀根就让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提醒大家准备好转移。

转移的路线、方法,都已经提前做好了安排。今年5月份,赶在汛期来之前,县里就在321个村全部开展了一次应急避险转移演练。

如今走在村里,隔一段就能在墙上看到醒目的避险路线指示牌、群测群防警示牌。牌子上,清晰地标明了避险路线、地点,还有村、乡镇、县里的责任人。

当日20时,上级指令传来,必须转移群众。

十几名村干部迅即冲进风雨里,锣声、报警器声、敲门声、呼喊声迅速传遍村子的各个角落。

像之前演练的一样,两名干部从南往北,两名干部从北往南,一户一户通知。其他干部在后面跟进,有人开车帮忙转移,有人再进门检查一遍。

“政府让咱转移,咱得听话!”60岁的村民高婵根抱起外孙就往外走,他心里清楚得很,县、镇、村里的干部们都来了,人家风里雨里跑,是为了保大伙安全。

“老高,我来接你们了!”村民高瑞庭正发愁时,结对子的党员李怀英来帮忙了。大家齐上手,帮他抬起瘫痪在床的老伴,开车送到住在高处的亲戚家。

45户96人,有年迈的老人,有抱着的孩子,在洪水暴涨之前,全都被安全转移到定好的点位,喝上了热水,吃上了热饭。

在井陉,像测鱼村这样连夜转移的村子一共有38个,涉及554户、1503人,牢牢守住了“无伤亡、无决口、无溃坝”的底线。

如今,水通了,电通了,测鱼村的生活正在恢复。路旁的菜地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播撒白菜种子,种下新的希望:“努力干,一定会有好收成!”

河北日报

井陉县应对特大暴雨洪灾的调查(下)

洪水流量超设计1倍多,为何能安然通过?

井陉县是石家庄唯一的纯山区县,历史上水患频发,1996年、2016年都未能幸免。近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张河湾水库和甘陶河、冶河满库容、满负荷运行,又面临山西洪峰过境,形势极端严峻。

在这场罕见的暴雨中,井陉县却做到了无伤亡、无决口、无溃坝。以甘陶河为例,设计流量1600立方米/秒,洪水最凶猛时却达到3400立方米/秒,超出设计流量1倍多,为何能安然通过?8月10日,记者沿河道走访调查。

8月10日航拍的冶河。井陉县通过清理沉积淤泥、拓宽河道、整修堤坝等措施,使河道行洪能力大大提升。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怎么治——针对历次灾情短板,科学规划设计河道

静静的金良河,穿城而过,从县城北部汇入冶河。

上午10时,记者来到建设北路上的财达广告店,这家开在一楼的门店,与金良河只有一路之隔。“2016年发大水,我们店里的水有一米多深,电脑、打印机都泡了。今年下这么大雨,最急的时候积水也没上马路牙子,啥损失都没有!”老板于彦杰说。

连降暴雨,河道成为最受考验的地方。

复盘此次应对过程,井陉县副县长孙利北认为:“深入查找历次灾情暴露出的短板和问题,科学制定河道治理规划,对全县河流进行全域治理,成为抵御灾害的关键。”

井陉县城深受洪水倒灌之苦,1996年、2016年都曾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县城淹了一半,最深处有七八米。

这些年,井陉一直在反思:一下大雨就被淹,如何补上灾情暴露的短板?

“在治理理念上,我们不仅从提高行洪能力上考虑,还根据山区特点,对重要河道、两河交汇重要节点等进行优化提升。”井陉县水利局局长何彦生介绍。

县里先后聘请20余名水利专家,反复座谈讨论、推演计算,终于明确了问题症结——出河口角度。

金良河垂直汇入冶河,但2016年由于金良河流量为670立方米/秒,冶河却能达到8300立方米/秒。遇到洪水,金良河的水会被巨大冲击力顶托回来,发生倒灌。

针对这个问题,井陉今年上半年开始改造,将两河交汇口向下移动179米,由“正交流入”改为“切入顺流”。

7月30日晚,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冶河咆哮着奔流而下,刚改造好的出河口迎来大考。

那一天,防汛抗旱指挥部里,气氛十分凝重。洪水流量猛涨,人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能不能顶住?

第二天凌晨4时,井陉县水利局总工程师霍利民坐不住了,开车奔向现场。顺着强光手电的光线望去,只见两河交汇处,冶河的水面比金良河高出一米多,但完全没影响金良河水顺流而下,翻滚着汇入冶河。

“效果很好,没有回水。”电话传回指挥部,每个人都很振奋:倒灌问题解决了!

这只是井陉河流治理中的一个故事。不光5条主干河流,45条山洪沟也同步实施治理,全面进行清淤疏浚。

在何彦生看来,坚持河流全域治理,也是重要经验之一。“对冶河、甘陶河等干支流进行统筹治理,全面疏通主动脉和毛细血管,这样才能从容应对超设计1倍多的大水,实现无伤亡、无决口、无溃坝。”

钱哪来——在全省率先依法盘活弃砂资源,蹚出以河养河、循环养河新路

临近中午,微水镇南河头村。站在堤坝上,清澈的冶河水缓缓流淌,早已看不出洪水奔涌而过的痕迹。

“多亏政府治理河道,要不俺家早毁了!”61岁的村民霍书清在307国道边上开了一家小超市,她记得清楚,2016年7月那次,也是下这么大的暴雨,家里进水两米多,而今年由于整治了河道,家里一点水也没进。

在采访中,无论水利部门还是老百姓,都认为河道治理在应对这次洪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当时,治理的钱从哪里来,是大家必须直面的现实。

“为破解资金瓶颈,我们从政策里找、河道里变,蹚出一条以河养河、循环治河的新路子。”何彦生介绍。

抢抓政策先机,井陉争取到首笔河道治理债券资金2.34亿元,为河道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

有了这笔资金,还是拉不开栓。他们把目光锁定在河道治理产生的弃砂上。然而,弃砂如何依法依规处置,全省尚无先例。

井陉四处问计,千方百计找政策依据、求上级支持。“县里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弃砂收益再利用问题。”何彦生介绍,最终决定对这些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一方面用来反哺河流管护,另一方面为其他河道治理提供资金保障。

在冶河治理中,共产生弃砂510余万立方米。这些弃砂,除公益事业优先使用外,剩余部分由县政府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拍卖,获得资金1.3亿元。正是这笔钱,解决了冶河治理的资金问题。

有了资金保障,井陉吹响了冶河治理的“冲锋号”。两年来,共治理河道21.9公里,铺设污水管网10.8公里,修建小游园、篮球场等32处,马拉松赛道21.9公里。

“冶河治理的经验证明,我们探索的路子是对的。”何彦生更有信心了,现在已经启动甘陶河全流域整治,未来甘陶河的弃砂拍卖资金,将继续用于小作河等河道治理以及其他水利工程建设。

经历这次暴雨洪灾考验,一些地方也显现出短板,这让何彦生有了更多思考:“等汛期过去,要尽快启动护坡加固工程,进一步优化指挥系统,还要把提高县城防洪标准提上日程。”

来源 | 河北日报  记者 周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