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书写“金融”


(相关资料图)

□本报记者 方磊

都说字如其人,而对于早年的金融人,“字”更像是这个饭碗的“敲门砖”。中国早期金融人的事业发展,往往由“书写”的门面开始。

中国早期金融机构诞生于清初,兴盛于晚清至民国,在山西,有票号;北京、上海、广州等通商口岸,则是以钱庄、钱铺、银号等命名。那时的金融机构,所有的存折、票据和凭证都是需要用毛笔手写。因此,在招收学徒和实习生的时候,尤其看重一个人的书写水平,其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在金融之路上能走多远。

练字对当时的金融机构职员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有的人天分使然,有的人则依靠后天努力。总之,只有练出一手漂亮的字,才算是拥有了一块跻身金融行业的“敲门砖”。比如,阜康钱庄的大老板,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年少时一心想进钱庄工作,当他听说钱庄对学徒要求是能写一手好字、能算账,于是便暗下苦功,天天练习写字,一朝梦想成真。

通过书法进入金融业的成功者并不鲜见。山西日升昌票号的掌柜雷履泰就是以字识人,邀请年轻时以帮别人写得一手好对联的范凝静加入票号工作。后来范凝静在日升昌勤勉工作,深受重用,被委派担任外地分庄的经理。范凝静日后成为票号界的闻名人物,直至担任蔚丰厚票号的大掌柜。可以说正是书法“送”他进了金融界,改变了个人命运。

上海银行博物馆展厅里有一本1937年上海金源钱庄第二届实习生毕业刊物,里面记录了当时钱庄为培养实习生的书法,就将学生们的课堂笔记编进了这本小册子。钱庄为培养优秀的书写人才,不惜投入,以至于后来不少书画大家,都是从钱庄、银行的三尺柜台走出。

正因早期金融机构对书写的高度重视,因此留存至今的钱票、存折、汇票等金融凭证,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品味的笔墨,有的甚至堪称金融票据中的书法作品。

早期的存折“物如其名”,是一本折子的形状,完全拉开后长约2米,收拢后可装入一个封套,其名字亦沿用至今。当时的存折堪称一件精美的书法长卷,每一笔进出业务,都用小楷抄录其上,极为工整。钱庄的存折没有日期、收入、支出、余额等栏目,至多也就是用一些红线分隔出空格,有点像古时书信所用的信笺,但是一笔笔收支账目却能井井有条、分毫不差,这种在工作中严谨求真的作风很值得我们金融后辈用心继承。

有金融史研究发现,尽管钱庄可能不同,但是对钱票书写方式的要求却出奇一致,即保证安全。钱票需要防伪,但当时没有水印,也没有特种油墨,于是钱庄票的防伪全靠各类图章乃至书法来实现。把内容写得像花体签名一般,外人自然难以模仿,但是业内人士却能一眼分明。

时代变迁,早期的金融票据已然格外珍贵,而这些见证金融历史、票据上的“手书”仍旧发出闪亮光芒,那不仅是弥足珍贵的金融史之光,也是留存金融温度的一抹印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