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天天热点!【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政银联手促发展解农忧

□本报记者 祖兆林

果树要换品种、鱼塘要进鱼苗,每年上半年都是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盘城街道双城社区赵有田资金最紧缺的时候。“现在好了,两天时间50万元贷款就到账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东拼西凑。”赵有田说。

农村种植养殖户因轻资产(无抵押、无担保)时常遇到融资难题,如何打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的“最后一公里”?南京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通过“政银联手”解难题、促发展、解民忧,促进“金融活水”流向乡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借钱愁人 贷款省心

赵有田2008年跟随父亲一起从事农业生产,如今经营着110亩家庭农场。果树的种植有周期,在更换新树苗的时候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

“以前只能跟亲戚朋友借,这都是要还的人情。”赵有田说,这事给他增加了心理负担,所以“能少借就少借,能不借就不借”。

今年第一次接触到“金陵惠农贷”,赵有田就尝到了甜头。“金陵惠农贷”是在江苏银保监局指导下,由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南京市财政局委托紫金农商银行发放的市级政银合作产品。

“利息低、下款快,还不用担保,50万元很快就到账了。”有了资金注入,赵有田终于能放开手脚经营,家庭农场运转得顺风顺水,一年营收近百万元。

紫金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金陵惠农贷”无抵押无担保,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少有效质押物的实际困难。目前,“金陵惠农贷”已累计发放贷款110.96亿元。

南京七贤庄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陈霞在六合区东王社区承包了2000多亩花木、苗木土地,刚过完年,公司的销售款没有及时回笼,流动资金周转困难。陈霞说,农业银行南京六合支行营业部了解情况后,开通绿色通道,不到一周办妥285万元贷款,“多亏了这笔钱,现在基地的雪松树苗长势喜人。有了银行的支持,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信心更足了!”

创新产品为农户解忧

要满足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创新必不可少。

去年11月,弘业期货的生猪“银行+保险+期货+订单收购”业务正式落地南京。据了解,这是在“保险+期货”基础上发展的创新模式。在该模式下,养猪户可以通过购买保险产品来规避肉价持续下跌带来的风险;保险公司通过向弘业期货购买相应场外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期货公司通过期货市场进行中性对冲,最终将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

眼前要装修,下个月想买车,农民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临时小额资金需求也能贷款了。今年以来,南京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出台了《推进“金陵惠农小额贷”实施方案》,由紫金农商银行率先开展“金陵惠农小额贷”试点工作,为农户个体提供最高额度30万元的贷款产品,无需抵押、无需担保。2023年力争授信总金额达到300亿元以上。该政策将完善南京市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解决广大农户无抵押贷款难题。

今年初,紫金农商银行创新推出“金陵兴村贷”产品,为南京市463个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批量授信,授信额度从5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对此,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认为,“金陵兴村贷”可以满足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需求,为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金融力量。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蒋昭乙表示,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类似“金陵兴村贷”的创新信贷产品,以及“保险+期货+X”类创新模式的推出。

“围炉座谈”链接起“政银担企”

3月,是农业生产春耕备耕用款高峰期,也是资金流、物流最为活跃的时期。日前,金融机构联手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在江宁苏家理想村举办农村金融合作银行培训交流会,以一场新颖的户外会谈链接起“政银担企”,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田间地头。

本次户外会谈采用“围炉座谈”形式,20家参会银行及江苏省农担等金融机构负责人,与南京市、区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农业经营主体相关负责人围炉而坐,面对面敞开心扉说问题、谈发展。

据悉,为推进乡村振兴,江苏银保监局出台了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文件,在三方面聚焦乡村振兴地方特色,如以“专门机构+专项小组+专题方案”引导金融资源下沉,组建市、县两级金融服务组,从资源调配、激励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落实。

此外,建立“金融服务点+金融副镇长+村级顾问”模式,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在地方政府支持下,选派金融机构负责人到19个试点乡镇挂职金融副镇长,1156个村已配齐2760名金融顾问。

同时,构建“银保协作+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机制,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如连云港银保监分局联合连云港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印发试点乡镇建设实施方案和建设项目清单,并将试点工作纳入乡镇高质量考核。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