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天天关注:走向全场景融合 保险科技推动保险业创新变革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黄明明】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近日,毕马威发布了《2022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双50报告》。《报告》中提到,数字经济大潮下,金融科技如何助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的必答题。其中,保险科技的发展如何适应“科技—产业—金融”的模式要求,更是受到业内关注。


(资料图片)

对此,毕马威中国(北方区)金融科技合伙人张豪认为,从金融的角度来说,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主要需要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的支持作用,并为金融发展提供坚实的实体经济支持,从而使科技创新、产业振兴和金融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保险科技的发展一方面应助力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以科技触达中低收入人群及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使传统保险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服务,而且要推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最终实现保险的普惠。另一方面则是金融数据安全问题,保险企业应积极发展和利用隐私安全计算等保险科技,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例如,不少保险企业已经开始利用AI和算法模型提升个人数据保护与提升核保效率,通过大幅减少人工参与度和干预,降低了个人健康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

《报告》指出,保险科技通过融合创新,渗透到保险业务全链条,通过场景突破不断优化传统商业保险模式,推动保险机构创新变革。这也意味着,在金融风险防范、乡村振兴战略、医疗健康等重要场景中,保险科技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首先,世界范围内,金融风险正在聚积。张豪认为,保险科技的本质是保险,是担负社会保险保障职能的工具,服务实体经济与社会的风险管理目标应该是保险科技的发展重心,其相关的资产业务也不应脱离保险特征而变成纯粹的金融业务。

一方面保险科技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将提升保险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对风险的精准度量也将有效提升了保险产品创新成功的概率与效率。此外,反欺诈是保险风控的重中之重,通过运用建模技术,将数据多层关联,建立起“风险知识图谱”,能精准预测识别行业中的欺诈行为。风控水平的提升,最终为金融服务不断加厚安全垫,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起到预警和护航的作用。

其次,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保险科技能够发挥哪些“跨越鸿沟”的作用?张豪认为,一是通过加强科技支撑,实现精准承保和理赔。例如在畜牧业中利用区块链技术,以单个牲畜为最小管控单元,以检疫活动标记牲畜流通轨迹,以查勘和无害化处理确定牲畜真实灭失情况,记录牲畜养殖的全过程,养殖场、兽医卫生监管机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企业、屠宰企业、物流企业、保险公司等多方参与,共同认证并交叉验证数据,做到全程闭环,有效实现牲畜个体识别和溯源,为承保验标、防灾防损和理赔查勘定损提供可靠依据。二是通过数智化,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农险服务体系,一方面,面向业务人员、“三农”主体提供农险承保、理赔全流程线上操作,杜绝虚假承保、虚假理赔、不足投保、重复理赔等不规范行为,加速农险流程再造与服务升级;另一方面,以此建立与农户的线上沟通渠道,帮助开展防灾减损工作,实现农险高效展业,助力乡村振兴。

再次,是医疗健康场景。疫情期间, 医药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场景下,保险科技是否能有所作为?张豪认为,后疫情时代,随着大众医疗服务和健康意识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内保险科技平台正致力于借助科技赋能,构建互联网+医疗+医药+保险的生态闭环。

第三方保险科技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与AI,抓住了生态链中不同利益方的诉求,通过科技赋能构筑各方共赢的业务模式,比如医药公司存在着“以量补价”的需求,即愿意适度降低药价以带动销量增长,为实现患者与医药公司的共赢创造较大的操作空间;保险公司则面临较高的营销渠道成本,若能通过第三方保险科技平台精准服务降低他们的渠道成本,就能吸引保险公司在降本增效同时拿出更多保费用于医疗赔付,如此实现用户与保险公司的共赢。在消费者端,不少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高,经常存在用药不规律、擅自停药、用药剂量不够等问题,第三方保险科技平台通过服务引导用户养成坚持用药治疗慢性病的习惯,也能推动医药公司业务增长。

最后,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数据泄露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痛点。金融科技如何帮助保护好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张豪认为,在《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相继出台、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强化执法力度等严监管趋势下,隐私计算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重点技术之一,能平衡数据安全和应用,已逐渐成为金融业“刚需”。当前隐私计算仍处于单点应用阶段,主要落地风控、营销两类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亟须提高隐私计算性能、推进软硬件一体化创新、强化技术架构可拓展性和可监管性。预期隐私计算将持续推动金融业数据要素安全流通,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数据生态融合,成为金融科技行业又一大底层技术,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

未来,随着保险业监管的进一步完善,良性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将逐步形成,行业的优胜劣汰会更加明显,中小保险公司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大。保险科技的发展也有利于保险公司探索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张豪认为,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应力争成为“小而美”,而非“小而全”。后者容易导致资源分散,最终业务缺乏特色。要做到“小而美”,中小保险公司首先要分析自身的强项和短板,做到“扬长避短”,并在这一基础上强化客户经营,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聚焦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真正做到纾困突围,茁壮成长。

关键词: 保险公司 医药公司 实体经济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