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日报丨2023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
□实习记者 许予朋
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挑战中前行。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中国经济如何迎接冬尽春来,消费、出口领域又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资料图】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在梳理多位银行、券商专家权威观点后注意到,业内普遍认为,2023年将是全力推动经济修复的一年。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复苏将为经济增长带来动力,而海外需求收缩对出口的冲击将会加剧。
经济将出现明显好转
伴随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市场信心改善,2023年推动中国经济回升的动能正在积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分析指出,进入2023年之后,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好转,中央将把发展重点放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以及“提振市场信心”上,预计经济表现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好转。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将有利于经济恢复,预计今年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加速释放。与此同时,2022年实施的一揽子稳经济和接续措施,其效果将持续显现,2023年还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共同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区首席投资总监匡正表示,当前,防疫措施优化与近期密集推出的房地产供给侧支持政策形成合力,显著提升了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和风险偏好。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目标,可见经济工作的重要性明显提升,稳增长成为2023年的主要方向。
高盛研究部判断,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意味着2023年中国可能迎来强劲的消费反弹,周期性政策或将逐渐回归正常。
消费将成增长引擎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上看,专家普遍认为,2023年消费增长将成为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主要因素,而出口增速放缓则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投资方面,温彬、王静文分析认为,从政策导向看,2023年的政策重点将转向恢复和扩大消费,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的稳增长作用有所淡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相比于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部署,政策力度稍有减弱。
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表示,得益于不久前发布的房地产金融支持举措,房地产投资有望企稳。2023年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拖累将减轻,但尚不能成为重要增长引擎。与此同时,由于外需趋软和地方财政紧张,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或适度放缓。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预计,消费将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消费方面,中国银行研究院在《2023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指出,在稳增长政策持续支持和防疫政策优化背景下,居民收入有望持续恢复,对未来经济和收入增长的预期将有所改善,边际消费倾向将有所提高,这将为消费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房地产市场逐步筑底回升,带动家具家电、建筑装潢等住房相关消费回暖。
不过温彬、王静文认为,疫情具有“疤痕效应”,持续近3年的疫情对居民心理和行为模式造成较大影响,包括乐观精神消退、冒险意愿下降以及储蓄倾向上升等,将限制消费需求的释放。
出口方面,2022年我国出口保持较强韧性,在2021年高基数下仍取得快速发展。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2022年1月-11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6%,仍然交出稳健答卷。展望2023年,形势却不容乐观。中国银行研究院指出,欧美经济增速放缓拖累外需走弱。从美国来看,2022年持续加息所导致的经济放缓和劳动力市场疲软将持续至2023年;从欧盟来看,国际冲突和能源危机持续侵蚀家庭购买力、抑制生产,2023年经济衰退风险持续上升。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和供给缓慢修复,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将在波动中下降,进而带动产品出口价格降低,价格对出口名义增速的支撑也将减弱。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2023年生产性和消费性外需的趋势性回落,或将拖累我国出口陷入同比负增长。出口对于我国实际GDP增量的拉动作用料将走弱,但其对于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不容忽视。因此,维护和拓展贸易伙伴关系将是2023年扩大外贸、引进外资的重要手段。
物价水平总体温和
2022年,高通胀席卷欧美发达经济体,对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不小冲击。与此同时,我国通胀保持了温和水平,2022年1月-11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较去年同期上涨2.0%,是全球少数CPI控制在3%以内的国家。
人民银行《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曾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与此同时“我国物价涨幅总体温和,但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由此可见,接下来我国在稳定通胀水平方面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温彬、王静文预计,2023年我国CPI将继续保持温和上升水平。一方面,当前包括猪肉在内的食品价格大体稳定。随着全球主要国家加息进程继续演进,以及美欧国家相继出现衰退迹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明显较前期回落,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也将明显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我国内需开启复苏进程,将推升核心CPI修复,并主导CPI中枢回升。
中国银行研究院认为,随着居民就业、收入、消费情况改善,2023年核心CPI将在低基数下出现回升。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经济需求逐步回升,钢铁、有色金属等产品需求或将逐渐恢复,带动相关开采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回升,PPI(生产者价格指数)降幅将触底回升。2023年物价水平总体温和,PPI-CPI “剪刀差”将持续为负,这将有利于中下游企业利润改善,同时考虑到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或将引起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波动,仍需要高度关注外部通胀输入压力。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辽宁扩大缓缴社保费政策实施范围 补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增额终身寿险成银保市场上的黑马 中途退保恐会损失保费
保险公司纷纷探索转型之路 聚焦细分业务、推出新产品
排行
最近更新
- 天天日报丨2023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
- 即时:新金融成乡村振兴“金钥匙”
- BUSD近一个月净赎回达55亿美元,总市值跌至166亿美元
- 全球新消息丨【新春走基层】保险谱写“致富牧歌”
- Mutant Ape Planet系列NFT开发者被捕,涉嫌诈骗290万美元
- 当前头条:淄博市中心医院:“阳后”伴随眼胀、头痛?警惕青...
- 家页观察丨丰富设计生态,住小帮用多元服务助力家居行业升级
- 中联重科是国企吗?中联重科是铁饭碗吗?
- 天然博士:“天然”好营养,呵护你的肠道健康
- 全球资讯:买房、购车、升学,各类营销,原来是他们在暗中交...
- 男子玩游戏两个月花掉10万元!当心这种“返现诱惑”→
- 放假安排来了!
- 全球播报:嵌入公共生活的新闻 ——对话《图绘新闻场域:过去...
- 天天快消息!荣誉!重庆市棋牌运动管理中心获中国国际象棋协...
- 每日资讯:以匠心淬炼匠品,成就洋河股份品质追求
- 速动比率是什么含义?速动比率公式是什么?
- eur是什么意思?eur兑换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 世界新消息丨米泡了一夜还能煮饭吗?
- 即时看!大米泡多久才能磨浆做滤粉?要注意什么?
- 今日聚焦!八宝粥里面的江米之前泡吗?
- 泡过的米放多少水?
- 橙子蒸热后还有营养吗
- 最新资讯:模拟人体离子传输机制 仿生皮肤可进行自我愈合
- 致病力如何?会否二次感染?如何预防?……张伯礼院士解读XBB...
- 因时而动,及时调整医保政策
- 环球观焦点:首个国产“人工肺”获批上市
- 2023年怎么干?国家药监局:坚决守住药品安全底线 全面提升监...
- 【全球新要闻】不吃早饭容易得3种病!第一个折磨好多人…
- 【当前热闻】这种“大脑杀手”不好治!
- 世界球精选!州工信局组织召开《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
今日要闻
- 家页观察丨丰富设计生态,住小帮用多元服务助力家居行业升级
- 天然博士:“天然”好营养,呵护你的肠道健康
- Mutant Ape Planet系列NFT开发者被捕,涉嫌诈骗290万美元
- BUSD近一个月净赎回达55亿美元,总市值跌至166亿美元
- 热讯:AIP-169以超70%赞成率获得通过,ApeCoin DAO与Cartan Group合同延长两个月
- 今日讯!微软首席战略官:随着世界走向更加数字化的格局,元宇宙是必备的
- 【全球独家】芝商所推出3种元宇宙参考汇率
- 【世界速看料】法国央行行长希望在MiCA标准之前推出加密许可制度
- 融创160亿元境内债展期成功 平均期限3.51年
- 河池城投10亿元私募债项目获得上交所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