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天天速看:【热点关注】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供不应求

□本报记者 苏洁

彼得·德鲁克说过:“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金融科技发展中,人才是关键要素。日前,工商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吹响了2023年度秋季招聘的号角,金融科技人才成为各家银行的“香饽饽”。

政策利好


(资料图片)

海归小吴在国外主修金融和计算机,在国外创业几年后,了解到国内创业环境较好,金融科技发展前景广阔,于是回国在北京创业。

创业虽难,但国内的业务空间和市场潜力是吸引小吴这样的海归回国的主因。

近年来,我国愈加注重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从政策倡导来看,2021年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和标准规则体系建设列为重点任务之一;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引进和培养数字化人才,鼓励选聘具有科技背景的专业人才进入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科技、数据复合型人才。

从企业人员投入来看,近年来,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保险、中信建投证券等头部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方面的人员投入都呈增长态势。

在地方“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中,也将金融人才建设纳入其中。比如,日前上海印发《上海金融领域“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强调了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金融人才的重要性,着力培育具备国际视野、前沿背景和创新工程实施能力的创新型金融人才,重点要求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加快集聚。

供不应求

“金融科技人才不好招,懂技术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更是难招。”小吴感慨,一些技术人才特别抢手。

日前,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企业数字化人才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企业转型所需的数字化人才可划分为数字化管理人才、数字化应用人才和数字化技术人才三个层次。其中,紧缺型人才主要分为六大类,包括监管类、管理类、研究类、业务类、专业服务类以及金融科技类。在金融科技类紧缺人才中,大数据挖掘、应用金融人才、人工智能应用金融人才、云计算应用金融人才、区块链金融应用人才、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开发与运营人才紧缺程度等级均相对较高。

与之相对的是,银行近年来也在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的引进。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日前举办的2022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上表示,近八成银行的金融科技类员工数量占员工总数比重超2%,多数银行大量引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技术专家。

政策高度重视,企业加大投入,人才相对匮乏,金融行业人才发展供不应求。从市场需求来看,据调研数据统计,96.8%的金融机构存在金融科技人才缺口,54.8%的机构认为新员工的金融科技技能和经验不足,且当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优秀的金融科技人才供不应求。

人才分类

当然,金融科技人才并不仅仅指专业技术人才,《白皮书》指出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需要的人才:首先是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同时包括金融知识、技术知识和合规知识,且能够将多种知识和能力进行复合运用;其次是应用型,金融科技人才应具备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具体业务场景中的能力;最后是创新型,强调金融科技人才应具备以金融科技的逻辑思维优化业务流程以及技术创新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以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合规意识作为基础能力特征,为更高要求的能力发展提供支撑。

去哪里找人才?据调研统计,77.5%的金融科技人才来源于应届生校园招聘。当前,校园招聘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进行数字化人才选拔的主要方式,且由于数字化人才对复合能力要求更高,学生群体学习能力强、求知欲旺盛、可塑性高的特点使其具有独特优势。

基于此,企业可通过实训基地共建、校园人才选拔大赛等多种方式加深校企合作,构建人才培养生态体系,有助于企业提前挖掘高潜力的优质人才,源源不断地为企业的人才储备提供支撑。

留人之道

目前各家银行的科技人才仍存在较大缺口,痛点集中在“招不来”或“留不住”。像上述小吴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各大银行争抢的对象,但小吴为何选择自己创业?近年来,也有不少从大型银行走出来的优秀人才,他们为何会放弃银行的管理职务选择自主创业?

“传统企业限制比较多,决策也多,自己可发挥的空间有限。”在小吴看来,传统企业让自己自由发挥的机会太少,很多时候要听从各级领导安排,按部就班地做事情。

近年来,像小吴一样走出传统企业,去互联网公司和高科技公司创业的人并不少见,这部分人大多有自己的想法,向往自由,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白皮书》指出,相比于互联网和部分高科技公司,传统企业在薪资结构、职业发展等人事管理机制上往往存在诸多限制,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人事管理机制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高薪引进的创新或技术人才“水土不服”,同时避免内部培养的优秀人才因外部优渥福利待遇等诱惑而流失。所说的灵活的人事管理机制体现在薪酬结构、职业发展、团队建设、文化价值、员工关怀的各个方面。

目前在金融行业,有些大型银行通过成立专门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主导数字化转型和人才管理,脱离母公司的模式限制,赋予数字化人才在人员流动和管理方面更多地空间和权限。但灵活不代表着无底线的特殊化对待,这就需要企业在招聘时严格把关,把握好员工特点与企业文化机制的适配程度和调整空间。

最终,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才是理想的状态。

关键词: 供不应求 科技发展 金融机构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