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全球看热讯:记者手记:“中国蔬菜之乡”的缘起与传承


(资料图)

□本报记者 胡杨

在华夏大地上无数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中,总有一些好干部。兰考县有焦裕禄、百坭村有黄文秀,在三元朱村,这个人是王乐义。

20世纪70年代,三元朱村同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是个设施落后、缺衣短粮的穷村子,整个村集体只有十头牲口、两辆破马车,年人均收入仅几十元。1978年9月,三元朱村党支部进行改选,全村党员一致推选王乐义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大病初愈的王乐义就这样挑起了三元朱村“当家人”的重担。

王乐义常说,村干部不是当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为解决当地种菜菜不活、种粮粮不收的局面,王乐义远赴东北拜师,三顾茅庐学来了天寒地冻种黄瓜的技术。没想到的是,历来只靠萝卜白菜过冬的村民们根本不相信冬天还能种出黄瓜,再加上建造一个蔬菜大棚需要花费五六千元,这笔钱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农户好几年的收入,一旦试种失败,将血本无归,没人敢承担这样的风险。

有困难,党员要冲锋在前。1989年9月底,王乐义带领党员建起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他们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没日没夜地黏在棚里,克服种种困难,破解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眼看着黄瓜秧一天天长高,希望就在眼前。

1989年12月,三元朱村种植的第一批黄瓜上市,一开秤卖到每公斤20元。要知道,当时的猪肉价格也不过几块钱而已。到1990年6月,17个蔬菜大棚平均收入2.7万元,三元朱村一下子冒出17个双万元户。党员试种成功后,村民们也开始纷纷加入。第二年秋天,三元朱村规划建设了144个蔬菜大棚,17名党员当起老师,手把手地指导村民种植技术,当年实现全村户均增收1万多元。

不久后,三元朱村所在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专题研究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在王乐义的指导下,全县531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成功,蔬菜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寿光农业及各项产业发展,三元朱村的技术员走遍山东全省各地,将大棚种植技术传播到齐鲁大地。

当《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见到王乐义时,他刚刚结束与南方企业代表的座谈。长期的操劳繁忙,加上与癌症抗争多年,让王乐义变得越发瘦削。实干笃行的人永远不“老”,捧着保温杯的王乐义目光炯炯,侃侃而谈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思路依旧清晰。交流之中,王乐义始终强调身为党员干部的使命与责任。早在40多年前被推举为党支部书记时,王乐义就曾与党员干部们“约法三章”——不能吃喝浪费;既要管好自己,还要管住家人;村里的宅基地划分使用一律照章办事,谁都不准抽村民一支烟、喝村民一杯酒。

在三元朱村乃至整个寿光脱贫致富的历程中,以王乐义为代表的党员干部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他们肯吃苦、肯攻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如今,冬暖式蔬菜大棚已数轮更新换代,种植户不乏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在“王乐义们”精心养护下成长的大棚菜,如今也发展成了名扬全国的设施蔬菜产业。

关键词: 三元朱村 蔬菜大棚 党员干部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