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记者观察:金融下沉需科技助力

□本报记者 苏洁

近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并提出了九大具体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多次出现数据治理、数字技术等相关字眼。

如《通知》中提到,强化数据治理,适时开展现场检查;银行机构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充分运用各项数字技术开展面向涉农主体的金融服务;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支持农民工创业就业、支持退役军人返乡入乡创业、发展数字乡村等关键领域;积极推动辖内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建设,加强部门间信用数据共享,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随着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三农”相关的金融需求向多样化、多层次转变。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带来了金融服务的新需求。与此同时,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发展,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相关进城农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也不容忽视。在需求扩大的背景之下,“三农”相关的金融服务成本高、便利度低、产品单一等问题突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引入科技力量支持农业农村场景金融创新,成为打通数字乡村的关键。

融360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叶大清在接受采访时谈道,与农村金融需求旺盛相对的是,金融下沉农村终端依然受阻,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一方面,农村地区的金融获取渠道相对有限,个人征信和企业信用信息匮乏,缺乏有效抵押物;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下沉到农村市场时,常常面临高运营成本、低覆盖程度和高风险等问题,从而产生了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导致了农村金融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因此,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向自然村延伸拓展基础金融服务、开展面向涉农主体的金融服务、切实提升涉农主体融资便利度等,成为金融科技企业开展相关服务的题中之义。

“让数据多跑路,让农民少跑腿”,用数字技术弥合乡村与城镇之间的信息鸿沟、填补乡村与金融机构的物理距离,可以降低乡村获取金融服务的经济成本。

具体来看,首先,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比如可以将电商扶贫、短视频、网络购物等互联网应用向农村地区扩展,对互联网的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和网络通信设备不足等农村地区居民接入互联网的主要障碍得到进一步清除。提高数字接入的可及性,可切实提高居民的网络信息技能和数字素养,增强获取数字红利的能力,缩减城乡差距,深入推进城乡现代化发展。

其次,打造高水平的农村金融环境,提供高质量的涉农金融服务,不仅需要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也需要科技企业的加入,从而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合力。《通知》中多次强调“风险可控”“防范风险”,在这一方面,一些金融科技企业能够通过算法、建模工具、数据管理工具等,结合风控科技,辅以专业的风险决策,帮助银行设计风控大脑决策引擎,从而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好风控工作赋能。

最后,提高农民的信息能力。《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城镇网民规模为6.54亿,占网民整体的69.6%,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6.4%;农村网民规模为2.85亿,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52.3%。乡村的互联网普及率与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可以在农村开展专门的农村信息技术培训,甚至是培养一批年轻技术人才和技术专员,以此普及信息技术,提高农民的信息接收能力。

关键词: 农村地区 数字技术 金融机构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