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老年人须防高利诱惑

□吴梦霞

非法网络理财平台诈骗分子往往利用投资者盲从、想捞好处的心理,一方面让身边的亲朋好友推介,提升项目的可靠性,让投资者认为大家都买了这个产品,那么自己也可以买;另一方面用高回报利诱,先给一些“甜头”,即使投资者觉得心存疑虑,但看到理财收益到账,就抱着侥幸的心理,于是一步一步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

方女士为退休工人,平日闲置资金以储蓄为主。某日起,有一位李姓的理财经理经常到小区宣讲,每次都会送一些米面油等礼物给小区居民,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在李某的热情推荐下,以承诺“3年后本金翻倍”的高回报为吸引条件,方女士及周边邻居将资金交由一个网上理财平台投资。方女士陆续转账至这个平台理财已有16万余元,也定期收到了较高的收益回报。

两个月后,李某告知方女士,最近几天该平台在搞6周年的活动,如果投入更多的资金,到期利息会更可观,且已经有很多邻居都投资了,考虑到和她关系较好,特地留了理财份额。方女士一听,立即转账10万元至指定账户。结果转账后,再也无法联系到李某,方女士才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近几年,浙江银保监局加大了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力度,金融消费者的风险识别能力有所提高,但此类被骗事件仍时有发生。浙江银保监局消保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投资的兴起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面对越来越多的理财平台和理财产品,投资者如何有效识别陷阱和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技巧:

不轻信。投资者不可轻信陌生人或平台工作人员的讲述或者广告信息,要想想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想想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通过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等方面进行反复对比,对涉及的业务可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

不盲信。理财非存款,投资有风险。作为一个合规的理财产品,应当充分披露理财投资风险,做到严格的信息披露。如果某产品仅仅强调高收益、弱化风险,那么投资者就要谨慎决断,决不可盲目相信高收益、高回报。

不侥幸。投资者应当保持理性谨慎的投资理念,想想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对身边亲朋好友、邻居推荐的“高收益”“高返利”产品敬而远之,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决不能抱着自己不会上当受骗的侥幸心理。

关键词: 金融消费者 上当受骗 投资有风险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