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专家观点】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资料图)

□朱道才 阴晓

自然灾害、疫病频发且影响巨大是农业的显著特征,农业保险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提出,增强保险保障服务能力。提高养殖业保险保障水平,探索研发生猪、奶牛等养殖收入保险产品。进一步丰富小农户特色农产品收入保险、指数保险、区域产量保险、农机具综合保险等特色农业保险品类,优化“保险+期货”,强化保险保障功能。这为促进农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农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在保障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以及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购买农险,农民面对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风险时能够获得经济补偿,减少自身损失,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稳定性,稳定农业的生产规模。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为1.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全年实现农业保险保费规模1192亿元,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保险覆盖面超过80%,为农户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发展保障,确立了农险对农业发展金融支持的重要地位。今年4月,相关部门发文指出,保险公司要积极推进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拓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业务覆盖面,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保险+期货”等创新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品种覆盖玉米、白糖、大豆、棉花、苹果、天然橡胶、鸡蛋、生猪等。特色农产品保险的引入激发了农民进行技术改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意愿。在风险有分担、收益有保障的情况下,农民们更愿意采用新的农业技术、种植优质品种、使用科学管理方法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目前,虽然农险的覆盖面较大,赔偿额也不是很低,但仍有部分农民无法真正享受其中利好。通过对安徽一些农村的实地调研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因素,许多农民对农险的益处知之甚少,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清楚如何购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部分农民认为政策性保险保费太低、保障作用有限,商业保险费用过高,难以承担。一些农民对于保险条款、保险赔付流程和程序茫然无知、无所适从。一旦遭受灾害或损失,需要农民提供大量的证明文件和申请材料,并且由于农业生产的复杂性,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也有待商榷。农民发现理赔手续繁琐、时间长,并且赔偿金额未必能够覆盖他们的实际损失,使得他们对农业保险的信心受到打击。

农险一直要坚守保障功能,这就决定了农险是微利的,甚至是公益的。农业的弱质性、公益性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支撑和安全保障功能,决定农业保险不能从农业中获利或应不计代价支持农业发展。WTO规则中,农业保险属于“绿箱政策”,制定实施优惠农业保险政策,不仅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占得先机,也等于返利让利于民。

未来在肯定农险对保障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针对现存保费低、覆盖面窄、收益少、计算复杂和纠纷多等问题,不断地优化提升农业保险产品设计、投放和运营管理。发挥政策保险和商业保险各自的优势,创新新型保险模式,形成政府、保险企业和个人的有效协作机制。政策保险应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保费比例。鼓励农民积极购买商业保险,政府通过奖补或入股方式减轻农民保险支出,商业保险机构提供更多样化、便利性等保险产品,满足农民的不同需求,降低了农民的保险成本,提高风险赔付水平。技术创新为农业保险带来了新的前景,基于科技和数据分析,如卫星遥感、疫情监测和病虫害大数据及农业云技术,提高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此外,建立起政府、保险企业和个人之间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分享机制,鼓励各方共同承担农业风险,分享农业发展成果,让农业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