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罗大伦,感冒五个阶段


(资料图片)

米菲要上大学去了,又在疫情期间不易就医,以下读书笔记摘录以备万一。第一个阶段:外寒入侵体表此时,人们会打喷嚏,流清鼻涕(白),身上感觉麻冷,怕风,呛咳。这个阶段时间很短,抓住了,就很快解决问题;抓不住,则很快过去。此时,用任何能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都是可以的。比如:苏叶熬水:6克苏叶开锅五分钟,一小杯,喝到微微出汗。如果没有出汗则继续喝,直到出汗为止。另外,不要空腹出汗,喝点热粥帮助胃气。 生姜红糖水,葱白水,纯热水,山药糊糊;热水袋、艾灸、电吹风大椎穴、肺俞穴;热水、艾叶、紫苏叶泡脚。车的座椅加热装置打开,在上面坐一会儿,也能解决问题。此时病毒附着在鼻口腔,增长,用生理盐水漱鼻口腔。刮督脉,再刮膀胱经,最后刮整个腰背部。也可拔罐。这个阶段如果服药,通宣理肺丸(外寒强;或快要转第二程,咳白痰),正柴胡饮颗粒。

第二阶段:外寒里热对身体感知不明显,或者没有认真学习中医的人,可能第一阶段会错过,从而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寒热并存。还会打喷嚏,流清鼻涕,但是也会流黄鼻涕,嗓子会痛,痰会是黄色的,身体发热,舌质红,外感症状明显,身体困倦,无力,肌肉酸痛,咳嗽的声音深入。此时,建议用中药的散外寒,与清热解毒的药物一起使用,寒热并调。抗病毒口服液:清热祛湿,效果不错。如果看到外面雾霾严重,则需要配合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者丸,会更好。双黄连口服液:温病学家们的清里热的方法。复方鲜竹沥液:里热,黄痰多。感冒清热颗粒:解表散寒,偏风寒。小柴胡颗粒:一会感到冷一会感到热,一会流清鼻涕一会又流黄鼻涕,口苦,咽干、目眩,但见一症。防风通圣散:正气充足之人进入了外寒里热时,憎寒,壮热,发烧,但是无汗,这是表实之症,是身体对外寒的剧烈抵抗。同时也有里热存在,所以舌质发红,舌苔黄腻,脉数,会口苦咽干,二便秘涩,各位一定要记住,这个方子,大便是干结的,小便也是短少的。如果是正在腹泻,或者大便不成形的,则不可以使用此方。方子:柴胡六克、防风六克、紫苏叶六克、黄芩六克、金银花九克、连翘十二克、蒲公英九克、芦根九克、生石膏十五克、甘草六克。三副即可,每天一副。熬水饮用。这个阶段,如果咽喉肿痛比较明显,可以在治疗的同时用白萝卜切片熬水,喝萝卜汤,吃萝卜片。如果咽喉肿痛比较明显,其他症状不那么突出,可用这样的方子:丹皮九克、炒栀子九克、郁金九克、射干九克、茯苓九克、枇杷叶六克、甘草六克。熬水喝,一般两副即可。这是著名喉科大师耿鉴庭老先生的方子,对喉症非常有用,可以散结解毒。这个阶段,如果有医生指导,会更加稳妥。
第三个阶段:表里俱热阶段按照现代医学讲,此时外感没有控制住,引起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表现是高烧,咽喉肿痛,黄痰痰多,呼吸急促,咳嗽会引起胸腔共鸣,舌红。甚至会有肺炎出现。所以,这个阶段不要自己调理,而是要及时去医院,控制感染。这个阶段必须要交由医生来处理了。这个阶段,中西医都可以使用。
第四个阶段:回到外寒阶段此时,热邪已经基本清除,只剩一点外邪残余在鼻口处。鼻音重,流清鼻涕,偶尔身体有点发冷,打几个喷嚏,其余的症状都不明显了。很多人以为结束战斗了,忽略了这个阶段,结果一直有点外邪在鼻口腔,引发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等,这都是外邪没有清干净的缘故。对于这样的人,可以用这个方子:辛夷三克、白芷三克、荆芥三克、金银花六克、连翘六克、鱼腥草六克。熬水十五分钟。用这个水漱口,同时滴鼻子。用空的眼药瓶吸入这个药汁,滴入鼻腔,然后捏着鼻子让药汁在里面转动,过一会儿再让它流出来,一天用几次,这样的效果也比较好。也可以用古方止嗽散加味:荆芥三克、陈皮六克、桔梗六克、前胡六克、紫菀六克、款冬花六克、金银花六克、连翘六克。可以熬水,然后用此水漱口,滴鼻子,如果严重,也可以每天喝两小杯,三副。这个东西现熬出来的最好,如果剩余,最多再用一天,不可再放,只有倒掉。更小的量,估计药店可能就不会给抓了,因为麻烦,又不赚钱。咳嗽也可拔罐、刮痧、艾灸穴位辅助治疗。
第五个阶段:脾胃虚弱这是最后一个阶段了。之所以患外感,一定是正气不足,因此辅助正气,应该贯穿于整个的外感调理过程中。而当外邪清除以后,经过一场战斗,脾胃的虚弱会更加明显,因此此时要补脾,来辅助正气。可以用上好的怀山药干片,30-50克,熬水代茶饮。这样喝三天,如果仍然有咳嗽的症状,可以加三克的牛蒡子,如果不咳嗽,就不必加了,直接喝山药水。而成人的外感,有非常多的人,是因为情绪失调,肝气不舒,导致气郁,气机被遏,然后才是外界调条件的变化,因此时的身体无法抵抗,才引起了外感。用中成药小柴胡颗粒,配合一点双黄连口服液。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