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旅游复苏 银行应积极入局_天天速递


【资料图】

□郭燕

2023年6月15日-18日,第37届香港国际旅游展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家展商参加,其中七成以上来自海外地区,约三成为新参展地区,约6万人次入场,展商数量和参加人数约为疫情前的八成水平。新型旅游产品、旅游模式和宣传推广方式在本次展会纷纷亮相,加之各项支持政策加码助力,将推动大湾区旅游业加快复苏进程。

第一,大湾区旅游业态创新求变,致力满足客户新需求。从本届展会情况看,一是在旅游内容上,搭载文化创意、深度体验、研学考察等新内核。在传统的景点打卡、吃住、购物之外,文化游、创意游、研学游、定制游等新方式迭出。二是在旅游模式上,“一程多站”旅游新模式渐成气候。随着高铁网络全面覆盖和通关日益便利,“一程多站”大湾区城市联游以及大湾区与内地其他城市联游模式成为行业新风向。海外游客到港、澳旅游的同时,还可方便地到大湾区内地城市以及其他内地景区游览,内地游客也可以深圳、广州、珠海等为中转站,跨境前往港澳旅游。目前,从香港出发的高铁可直达内地66个站点,包括多个一二线城市,今年7月1日还将新开成都东、乐山和宜宾西3个站点,均是旅游热点城市。三是在宣传推广方式上,各展商纷纷搭上数字化、线上化快车。

第二,大湾区各地政府多措并举齐发力,旅游业复苏势头可喜。本次香港国际旅游展系疫情中断3年后的首次线下举办,也是大湾区旅游业加速复苏的缩影。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来,出于提振内需的迫切需要,大湾区各地出台多项举措刺激消费,助力旅游业复苏。香港方面,在多方努力下,2023年第一季度,香港食肆总收益同比增加82%,达到275亿港元,是3年多来的最高水平,同期的零售业销售货值也同比上涨24%;预计全年访港旅客人数有望恢复至疫情前六成水平。澳门方面,特区旅游局携手文化、体育等部门,以及六大综合旅游休闲企业和社团,共同发掘商机,如运用高科技、实景化方式深度开发景点资源,与香港、珠海合作“联线旅游”“两地共游”,通过“体育+”新形态吸引更多客源,利用“网红”合作、AR技术、社交媒体等开展宣传互动,在横琴粤澳深合区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健康医疗旅游、会展旅游、旅游演艺等多种旅游业态。“五一”假期,澳门入境旅客恢复到疫情前的六七成,酒店入住率达九成。

大湾区内地城市也纷纷发力,如深圳制定《深圳市海洋文体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2023年春节期间安排约5000万元资金推动文体旅游市场活力恢复,5月举办旅游狂欢月,大力发展市内免税店,探索“电子退税”试点等;广州举办国际旅游展览会,打造15家重点景区、9家红色文化景区、3个文化特色街区和珠江夜游等特色产品;珠海举办“游海岛”主题活动,以及流行音乐、经典民乐、传统粤剧展演等文化特色旅游活动;中山在“五一”期间举办270余项文旅主题活动,向市民和旅客派发价值百万元的景区门票和旅游产品。

第三,银行业应积极入局,助力旅游业复苏驶入快车道。旅游业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针对其困境,2022年7月,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从货币政策工具、完善信贷供给体系、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改善从业人员的就业和征信服务等方面出台支持措施。地方金融系统也开展了相关工作,如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各银行推出旅游业专项金融驿站,搭建线上+线下的系列银企对接平台,计划在2023年组织不少于100场对接活动,增设金融驿站网点至150个,协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超过1000亿元,缓解旅游行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行机构应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指引,加大对旅游业复苏的支持力度,并从中开拓新的业务机遇。

一是加强对旅游行业企业的融资支持,跟进旅游基础设施、景区、酒店及休闲娱乐等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提供项目贷款、供应链融资、债券承销、上市财务顾问以及收单、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二是加强对消费者的支付服务和信贷产品支持,结合不同年龄人群、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旅游消费特点,探索与OTA平台(在线旅游服务机构)等合作,优化创新国际信用卡、旅游分期、数字人民币支付、跨境线上支付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旅游消贷产品和更安全便捷的支付体验;三是关注文化创意游、健康医疗游、小众定制游、沉浸参与游、夜间游、旅游直播等新业态新场景发展情况,以及AR、元宇宙、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情况,探索金融+旅游新玩法,配套新型场景融资、数字藏品、夜间服务等特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