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赋能电力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力建设发展大会在京举办 天天报资讯

中国财富网讯 6月20日,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举办的中国电力建设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


(资料图片)

据了解,大会以“赋能电力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主论坛外,同步设置了电力建设科技创新、国际电力工程可持续发展、电力建设职工健康提升、电力建设质量安全、电力建设数智化发展、风光大基地创新发展、电力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以及电力企业ESG等多个专题论坛。本次大会吸引了2500多名代表出席,包括多位能源行业系统专家、各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电力建设集团代表。

图: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致辞

首届诺贝尔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致辞中表示,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新增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主体,未来随着这一比例的逐渐增加,能源结构将日趋完善,新能源将代替煤炭成为新的翘楚,未来电力将更加绿色和低碳。在未来电力发展路径上,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全面提升电力工程低碳设计水平,大力推动低碳施工工艺及方法应用,不断提高电力建设的智能化水平,持续加大绿色能源的使用比例,建立并完善电力建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努力探索电力建设行业节能降碳空间。

图: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余兵致辞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余兵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国在建规模以上电力工程近6000个,包括大量电源、电网项目,没有过硬的建设质量,投产后必将影响电力设施甚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要强化落实电力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人员教育培训,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

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致辞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认为,能源行业下一步要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能源革命。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有序推进新旧能源转换替代。二是加快产业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三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全链条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路径。四是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

图: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致辞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未来电力建设行业要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助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形成以电为核心,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新型能源体系。要践行 “忠诚担当、求实创新、追求卓越、奉献光明”的电力精神,用更多凝聚中国创造、体现中国质量、代表中国品牌的大国重器、大国工程,为中国电力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图: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会长王思强致辞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会长王思强表示,近十年来,共有315个电力工程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含金奖69项),占所有工程奖项的比例超过10%,为各行业之最;共有49个电力工程项目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205个项目获得中国安装之星。未来,能源行业要聚焦主要矛盾,推动创新发展,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系统思维,从提高要素流动性以及空间配置效率出发,发挥产业链建设的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要建立数据市场,推动共享发展,在实现从0到1的突破之后,努力实现从1到N的裂变。

会上,首期中国清洁能源建设景气指数(简称CEPI)和中国电力建设发展指数(简称PCDI)发布,这是我国电力建设行业历史上首次对外发布电力建设相关指数,填补了行业在清洁能源景气和电力建设发展指数信息方面的空白。报告期内,CEPI呈总体上升态势,2020年一季度CEPI为101.21,2023年一季度CEPI为109.14,期间增长7.93点,景气指数始终处于较景气区间,中国清洁能源建设状态持续发出“向好”信号。PCDI方面,综合2020年一季度到2023年一季度的指数变化趋势,PCDI四个分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电力建设增量对宏观经济的贡献加大,电力建设绿色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规模有序发展,经济效益持续向好。

此外,为践行碳中和理念,本次大会承诺实现碳中和。大会特别邀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依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对本次大会活动的碳排放进行核查并进行碳中和评价,这也是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在业内率先开展“零碳”会议的具体实践。

大会还公布了电力建设绿色建造水平评价结果,并为绿色建造三星工程代表颁发证书。

中国电力建设发展技术装备展同期举办,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南方电网等40多家电力建设企业参展。(田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