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全球速看料】高质量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李华 蔡春华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关系农村社会发展及乡村振兴的重要问题。要发挥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助推作用与普惠实效,需要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不断提高“三农”金融供给能力。


(资料图)

笔者通过某银行A分行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多项措施的分析,谈谈对高质量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思考。

实践

创新信用担保模式。A分行实行“信用互助”的信用担保模式,引导有条件的建制村以村为单位设立信用互助基金,出资成员由本村农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等组成,保证金存放于银行,扩大授信额度,将以信用互助基金模式发放的贷款纳入风险补偿机制,成为信用担保机制的有力补充。

建立白名单公示制度。A分行推动多维收集,科学评定,建立整村授信白名单制度,联系政府部门及村委会(社区),借助乡镇政府及村委会(社区)的公信力,提高公信度,采用内外部评议模式,建立科学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如按照“一筛二访三采集”,开展信用户的评定,把控贷款风险,做到底数清、方向明。

开发整村授信信贷产品。结合整村授信的业务特点,A分行以“惠农e贷”为主打,创新推出“快e贷”“政采贷”和“农担贷”等多种整村授信专属信贷产品,主要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及农村生产经营等方面。

成效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信用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当地“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已经蔚然成风,“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贷款理念深入人心。

有效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普及了征信知识,让农民享受信用带来的贷款便利,营造了“贷款不求人”的氛围。截至2022年9月,全市发放涉农贷款余额89.77亿元,占同期贷款余额57.93%,同比增加8.75亿元,增幅10.8%。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2.86亿元,占同期贷款余额8.3%;同比增加5.4亿元,增幅71%。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三方评级,以及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创建活动等,为农村经济组织、农户贷款找到路径。创新征信服务产品、推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解决了低收入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截至2022年9月,A分行下辖B支行脱贫县贷款余额70.31亿元,较年初增加7.53亿元,增幅达12%;精准帮扶贷款余额8.7亿元,较年初增加2700万余元。

截至2022年末,A分行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评定信用户、建立信用村等方式与470个建制村开展了“整村授信”,已完成5万余户农户的入户走访和评级授信,授信金额合计29.5亿元,为6415户农户发放信用贷款7亿余元。

问题

信息不共享及成本偏高。一是信息不共享。目前采取“一村一机构”的模式开展,在整村评级授信过程中仅依托总行的农户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线下采集、线上管理的模式为农户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每家银行的信用信息各自独立,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二是工作人员不足。根据《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整村推进授信评级工作实施细则》《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考评方案》,要求每个支行抽派人员上门走访建档。整村授信面广,数据采集靠“走访建档”,授信测算靠“人工测算”,各区域各环节需要的人手较多,推进效率低。三是成本高。各支行整村推进工作量大、覆盖范围广,要实现整村授信,需多次往返。

信息采集和信用评价有待优化。一是涉农金融机构难以充分借助政府部门、外部机构等渠道批量获取村民花名册、社保、农房等信息,不能准确获得数据,存在大量估算值数据。二是与村委会联系存在阻碍。部分村委会考虑到风险等问题,在整村授信过程中配合程度不高。三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缺乏大数据平台的有力支撑。现在整村授信的信息采集依靠人工逐户采集,效率低下且评价方式单一,未能形成有效全面的采集评价体系。

贷款需求下降,用信转化低。一是此前疫情冲击经营主体,有效信贷需求相应下降。二是部分农户收入减少,还款来源稳定性减弱。

建议

降低整村授信业务成本。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涉农金融机构的基层网点做好需求摸底、贷前审查、农户信息建档、农户信用评级、整村授信、整村用信等工作,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赢。积极运用“整村授信+大数据”,推动数据采集由走访建档向数字化建档转变。

建立整村授信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统一的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形成“信用共享、信用共育”良性工作局面,同时大力推进非银行信息采集。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完善农户征信系统、农融通系统,推进农村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进行农户基本信息、种植养殖信息及其他社会信息的更新、维护工作。

聚焦产业提升工作效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应着重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主动与柑橘、花椒等行业协会对接,通过对行业集中授信,着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独特的品牌优势。同时,聚焦乡镇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相关信用体系,并相应加大信贷支持,充分运用“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带动更多农户致富。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四川广安分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