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世界快资讯丨【银保论坛】做深做实风险减量服务


(资料图)

□汪振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作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保险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将大有作为。银保监会前不久出台《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要求加快发展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仅为保险服务社会治理明确了具体要求,而且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更多保险元素。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所谓风险减量,是相对于风险等量而言的,主要是指通过主动介入被保险标的的风险管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从而实现社会风险总量减少,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稳定,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价值创造,充分体现了保险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是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保险业已经陆续开展了一系列风险减量服务,成效显著。在制度层面,银保监会于2021年9月出台《关于推动财产保险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增强风险识别、监测、预警等风险管理专业能力,主动提供防灾减损服务。在实践层面,中国人保明确了“承保+减损+赋能+理赔”的保险新逻辑,“减震器”效应得到有效发挥。比如在2021年8月“烟花”台风到来前,中国人保在浙江省紧急协调调运收割机、运输车、烘干机等农机具设施,组织抢收早稻70万亩,大大降低了损失;同年9月,甘肃遭遇旱灾,中国人保在多个地区运用高射炮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对马铃薯、中药材等农作物收到了非常好的减损效果;中国人保还成立专门的风控技术部门,具体推动风控产品和服务落地。此外,中国太保建立了“风光无险”新能源风险管理数字平台,通过风险预警、防范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国寿财险开发了“安心防”智慧防灾防损云平台,阳光财险搭建了阳光天眼风险地图平台……诸多新平台、新技术的建设和运用,正在以实实在在的服务让风险得以早知晓、早处置。

当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高温、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易发高发。同时,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持续推进,基础设施、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水电油气管网等加快建设,产业链、供应链日趋复杂,各类承灾体暴露度、集中度、脆弱性不断增加,多灾种集聚和灾害链特征日益突出,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持续加剧,风险减量形势任重道远。风险保障作为保险业最基础、最重要的功能,保险机构必须始终围绕主业,回归保险本源,做深做实风险减量工作,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聚焦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服务人民作为行业发展的“定盘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对风险的防范应对,增强主动性、自觉性,以“保防救赔”一体化建设做好灾前预警、灾中应急和灾后理赔,为受灾群众生活筑牢风险保障网,护航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二是强化内外协作协同。风险减量是个系统工程,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应急管理、气象等政府部门及相关科研院所、企业机构的联系沟通,形成生态圈、联盟链,通过搭建多方参与的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平台,共同开展风险减量研究和创新实验,做好保险产品开发和风险管理。

三是深化创新科技应用。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优化整合运用各类科技资源,加大对“产品+服务+保险”等新模式的探索,有针对性地发挥保险机制作用,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和淤点,推动保险业从“雪中送炭”转向“雨前送伞”。

风险防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做好风险减量服务势在必行。我们相信,只要瞄准目标,笃定前行,就一定能以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保险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保险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风险管理 中国人保 公共安全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