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讯:金融为“三稳”保驾护航
【资料图】
□程实 徐婕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全球经济正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2023年。辞旧迎新之际,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中国经济于变局中开新局构筑了务实高效的顶层设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以扩大内需为核心,激发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以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全要素生产率长期上行的新动能。2023年,金融工作将坚守初心、精准发力,以稳步推进实体经济快速恢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助推“双循环”提质增效,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保驾护航。
金融助力扩内需,激发稳经济内生动力。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贯彻2022年和2023年两年,与2022年相比,2023年内需扩大、消费恢复、社会投资增长的内生驱动力有望增强,将接力出口和基建,推动实体经济自发趋稳。造成2022年与2023年宏观政策侧重点不同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从外部宏观因素来看,全球经济的压力重心已经由“胀”转向“滞”,疲弱的外需凸显扩大内需的重要性。短期来看,预计2023年中国出口增长将低于2021-2022年的中枢水平;长期来看,全球保护主义、孤岛主义日益盛行,产业链外迁加剧了外贸发展的压力。从内部因素来看,本轮疫情对于中国经济需求端的影响大于供给端,未来政策重心将向内需侧倾斜,助力稳经济动力来源将更趋内生。2022年以来,一方面,私人消费复苏动能不足,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连续3个月下行,其中疫情冲击对消费服务类项目的影响更大,消费场景减少进一步抑制了服务消费活动。另一方面,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并没有恢复完全,虽然降息、降准有序推进,但11月社融数据仍延续较为疲弱的态势,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99万亿元,比2021年11月少6083亿元,其中企业债券融资、政府债融资和表内人民币贷款都表现较为乏力。因此,扩内需是2023年中国经济稳健复苏的趋势所向和当务之急,而金融助力扩大内需,无论是对于短期稳住经济大盘,还是长期实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金融支持稳信心,促进实体经济快速恢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实体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同时,美联储可能于2023年上半年结束加息,终点利率可能接近5.25%-5.5%。如此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精准发力、动态优化,更高质量地支持实体经济,给予内需恢复、就业稳定、内生结构优化、国内物价稳定相对更高的影响因子,从四方面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的快速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一是政策目标更加坚定,不被全球供给冲击的复杂影响所干扰,不被短期不确定性因素所动摇,坚定不移地支持实体经济有序恢复,统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二是政策工具更加多样,不拘一格,综合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多种工具有序搭配;三是政策传导更加直接,直达实体经济,直达微观群体,直达人民所需;四是预期引导更加高效,提升政策与市场的沟通效能,在此基础上提振市场信心,最大化政策效果。
金融发力稳投资,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及了基建投资、高新制造业投资、医疗卫生农业等民生领域投资,预计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仍是2023年稳增长重要抓手。继续发力稳投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一是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促进产业升级。在国家大力推动实体经济政策支持下,未来高新制造增速将进一步得到全面支持。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满足科技创新、高新制造等前沿产业投入资金需求规模大且周期长的特点,优化市场配置结构,多措并举支持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二是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城市群为核心,开展跨区域金融机构合作,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与有效分配,畅通内循环。三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绿色转型。增强对绿色发展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立,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增强市场主体参与绿色低碳领域的主动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四是贯彻开放发展理念,促进全球资源要素流入。在新发展格局理念下,扩大内循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稳住内需的基础上拓展国际市场,在稳住外循环“量”的基础上谋求内循环“质”的提升。随着中国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迈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将能更好地吸引外资,实现以外强内,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五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城乡融合。建设多元化融资机制,支持城乡融合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推进对于农村企业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将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城乡融合发展领域。
(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徐婕系工银国际宏观经济分析师)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辽宁扩大缓缴社保费政策实施范围 补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增额终身寿险成银保市场上的黑马 中途退保恐会损失保费
保险公司纷纷探索转型之路 聚焦细分业务、推出新产品
排行
最近更新
- 焦点热讯:金融为“三稳”保驾护航
- 两周内跌价1/4,生猪养殖短期利空长期看好
- 全球消息!剧本杀等新业态如何守住版权“护城河”
- 强医四提升,助推卫健事业走深走实
- 天天要闻:2022年A股IPO活动创新高
- 天天快看:5G客户群再扩容,个人业务仍待突破
- 助推专精特新企业行稳致远
- 微速讯:年内10股折戟“A拆A”难在哪
- 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防范电信诈...
- 狭鳕原料价格大跌,欧洲销量疲软,A季度订单合同仍未确定
- Syscoin与WEconomy达成合作,并计划明年Q1推出layer 2协议
- 即时:大额定金存疑,古鳌科技吃关注函
- 当前速讯:“澳车北上”跨境车险出首单
- 英国卫报疑受到勒索软件攻击
- 当前头条:姗姗来迟的艺术品秋拍怎样了
- 热点!防风险要多方发力
- 焦点资讯:锦屏县积极开展医疗保障政策进千家万户宣传宣讲活动
- 天天播报:预热新春消费,北京商场复工有术
- 聚焦:年内累计认购超67亿元,基金公司自购忙
- 天天微头条丨官方发布!14个“保姆级”新冠“食疗方”
- 鹅绒被洗后怎么处理
- 天天速讯:精准供应新冠药品 乐清医疗保障局开通“新冠药品...
- 全球今日报丨鹅绒被怎么正确洗涤
- 新资讯:橙子在多少度会冻
- 微资讯!“阳了”以后浑身疼痛怎么办?专家教你这样缓解
- 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源建设论坛——第17届中国中小 企业家年...
- 到了冬天皮肤就容易“玻璃心”,蔓之研带你强韧“钝感力”!
- 当前热门:用心灵力量改变学习的本质 ——师生对话《U型理论》
- 招行朝朝盈如何开通?招行的朝朝宝和朝朝盈哪个好?
- 勤哲Excel服务器无代码实现企业统计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