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记者观察:不能披着“云祭祀”的外衣搞“云违法”


(资料图片)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 【记者 韩业清】

人还活着,却在网络祭祀平台上被祭奠?

近日,福建厦门一女子璐璐(化名)偶然间发现,在一网络祭祀平台内设有“厦门美丽女孩璐璐纪念馆”,页面上详细记载了她的个人信息,包括出生日期、籍贯、“悼词”等,还发布了生活照。该女子十分气愤,认为平台侵害其肖像权、名誉权,遂将其告上法庭。

网络祭祀平台也确认情况属实,但无法提供设立纪念馆用户的真实姓名、地址、电话等。法院经审理认为,网络祭祀平台应对用户设立纪念馆进行严格审核,但其并未严格审查璐璐的信息、未严格落实注册用户实名认证,导致实际侵权人难以认定,依法应承担侵权责任。

近年来,为避免现场祭扫可能引发的聚集性疫情,全国多地发文“暂停现场祭扫活动”,“云祭扫”也因此趋于活跃。但一些乱象也随之而生,譬如祭祀平台乱收费、对祭祀对象随意编造等。如此种种行为,与设立网络祭祀的初衷背道而驰,与法律、道德水火不容,必须得到重视。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祭祀平台不能“什么钱都想收”“什么事都敢办”,更不能披着“云祭祀”的外衣搞“云违法”。之所以出现上述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网络祭祀平台审核不细、把关不严。平台未严格履行审核责任,未要求注册用户进行实名认证。

还网络祭祀一片清朗,必须抓牢网络祭祀平台的主体责任。今年清明节前夕,国家网信办曾部署开展清明期间网络祭扫规范管理工作,其中明确要求网站平台健全管理制度规则,切实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严防活人被祭拜,随意立网碑建网墓等情况。

铲除网络祭祀乱象,需要多方用力。网信、民政等部门要加强监管,督促网络祭祀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惩。网络祭祀平台自身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审核,另一方面,要及时处理问题,减少祭祀乱象带来的侵权行为,切勿让别有心机的人钻了空子。

关键词: 实名认证 记者观察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