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世界简讯:记者观察:“网红”营销不应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资料图)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实习记者 王梦萦】

近日,“市民称网红串串店非网红不得入内”一事引发大量关注和热议。有网友发视频爆料称,自己购买了四川成都九街淑芬万象城店的代金券,却因自己不是网红而无法进店消费。对此,商家回应称,现在是试营业阶段,会找抖音的网红来,其间也有很多普通顾客来都被拒绝了,19号以后可以来消费。

从网友们的反应来看,商家此举实属不智。首先,很多消费者误认为代金券购买后即可使用,说明商家的信息发布有不完善、引人误会之处。既然商家有所疏漏在先,且顾客已经上门,无论出于职业道德还是经营意识,似乎都不应将顾客拒之门外。其次,商家对“网红”和“普通顾客”区别对待的做法,不能不令人浮想联翩:两者享受到的菜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是否一致?未来“网红”发布的该商家的宣传内容是否可信?再次,邀请“网红”探店却对消费者下逐客令的态度,极易给人传递一种“商家对’网红’趋之若鹜、对顾客不屑一顾”的傲慢印象,极大地损害了顾客的消费体验,非但被拒绝的消费者未必会再次上门,且经过网络发酵和口耳相传,商家未正式营业口碑便已一落千丈。最后,商家请“网红”进行宣传推广,最终目的也是吸引消费者。而商家择“网红”弃消费者的行为,无疑是本末倒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蓬勃兴起,“网红经济”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一个人、一件商品、一家店一旦在网络上拥有高人气,便能轻易将流量转化为购买力。但是,与前些年“网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有实力”“有特色”“品质有保证”等不同,近些年,“网红”的概念愈发变了味,渐渐与“无底线博眼球”“华而不实”“千篇一律”等负面印象绑定在一起,如哗众取宠的主播,高颜值而不实用的商品,充斥着粉红色气球、独角兽、LED灯等网红元素的店铺,可谓屡见不鲜。“网红”商品或店铺在满足消费需求之外,更多地成为一种“社交货币”,最大的功能是“打卡”,最高的要求是“出片”,以满足部分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秀优越”的需求。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开始对“网红”避之不及。

纵观近些年“网红店”的发展史可知,要想活下去、活得好,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和不低于基准线的服务是基础,如喜茶、瑞幸、茶颜悦色等新茶饮品牌中的佼佼者们,无一例外都有名声在外的拳头产品;又如这几年在网上刮起大风的稻香村、大白兔、桃李、好利来等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也是因为一如既往的过硬品质积累了广泛的国民度而得以在网上翻红。对于商家来讲,打造优质的产品、服务和自身特色,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立身之本,至于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营销宣传,只是锦上添花;数量庞大的消费者群体才是承载商家这艘船舶的汪洋大海,是商家需要夯实打稳的地基,而无论是网络红人也好,“爆款”内容也罢,都只是转瞬即逝的流星,可能一时间带来巨大关注,但终究不能也不应成为商家长久赖以生存的土壤。更何况一味追捧“网红”却对消费者敷衍了事的做法,更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广大商家应该明白,若不尊重消费者,早晚只能被市场抛弃。

关键词: 记者观察 锦上添花 汪洋大海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