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天天看热讯:数字医疗探路HMO

□本报记者 王方琪


(相关资料图)

“未来,维护居民健康的不仅是医疗机构,还有能够全程管护人们健康的‘联合体’。”微医董事长兼CEO廖杰远表示。

如今,健康维护组织(以下简称“HMO”)是保险领域和医疗领域共同的热点词汇。它指用户(企业和个人)缴纳固定的费用(以月缴为主)以获得一个包括诊所、合约医生组织、专科医院和全科医院等全覆盖的指定医疗网络服务。美国联合健康是其典型代表。

近几年,随着中国医疗及保险行业的发展,行业愈发意识到利用“医疗保险+健康管理”开展控费的重要性,在数字化的驱动下,这种管理式医疗模式开始在中国落地。

保险和健康管理携手

联合健康业务主要涵盖两大板块——健康保险业务与健康管理产业链。数据显示,保费是美国联合健康收入中最大的部分,2021年保费收入为2262亿美元,占总收入的78%。

一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与国内保险公司主要通过个险渠道和中介渠道销售给个人客户不同,联合健康集团销售的主要是一年期产品,客户主要为雇主和政府公共医疗相关部门等团体客户,即以会员式2B2C销售为主。联合健康集团健康险营业收入最高的业务模块是老年人业务,主要通过与美国退休人员协会和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服务中心合作,服务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

健康管理产业链是联合健康旗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通过旗下三个事业部为支付方、医疗提供方、雇主、政府、生命科学公司和消费者提供健康服务。

专业人士认为,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保险具有双向协同效应。一方面,保险公司为健康管理平台提供了稳定的业务来源;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利用健康管理平台更好提供患者照护、改善医疗可承担能力、分析成本趋势、管理药品福利,以及与医疗服务提供者更有效协同工作。“这也意味着,健康管理平台通过提升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成为保险公司业务的助推器,并协助保险公司加强医疗行为监控,有效降低赔付成本,成为保险主业的控费系统。”

国内保险公司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尝试。9月22日,太平洋医疗健康举办了主题为“太保U健康·品质优体验”的线上产品发布会,正式推出“太医蓝卡”、太保专属广慈纪念医院高端医疗及太医精准影像早筛服务3款产品,目的是更好满足不同保险客户多层次健康管理需求。太保寿险总经理蔡强表示,“保险+服务”是大势所趋。希望通过优质的健康管理产品,打造行业服务新标杆。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和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联合举办了“健康保险人群的风险防范和健康管理”论坛,在“保险+健康管理”探索上迈出了稳健步伐。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姚军表示,健康管理为健康保险业提供了发展新思路和风险管控的手段,健康保险又为健康管理提供了服务支持和资本支撑的渠道。他认为,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在不断加强,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创新的健康服务生态系统。

HMO的成功率

从理论上讲,HMO可以为商业保险公司节约开支,进一步推动保费的下降,从而可以吸引更多保险客户;而对医院来说,HMO可以为医院带来巨大的流量,通过服务折价可以获取更大规模,从而推升自身的营收规模持续上升。

但在具体操作中,即便是在美国,HMO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自从2010年以来,美国的医疗服务方已经开设了超过90个HMO,但真正能够不亏损的屈指可数。

“HMO发展缓慢,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医院网络窄。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窄网络无法吸引到足够的用户。”一位多年研究HMO的保险公司人士表示,保险客户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是医院网络,如果只有局限于一个地区的窄网络,那核心要考察的是这个网络里是否有优质的医疗服务机构,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这样的医疗保险很难吸引足够数量用户的加入,保险讲究的是规模效应,如果只为一小部分用户服务,保险的固定成本可能都无法分摊。

他认为,HMO的发展核心在于用户体量和医疗机构都形成规模,否则其发展不可能持续。如果从商保端构建HMO,保险公司往往会选择自身用户具备优势的地区,特别是大型都市圈周边,以保证能获得合作医疗机构的高折扣,这样才能以低保费进一步获客。如果从医院端构建HMO,则首先自身是具备大体量用户群,且周边人口密集,可吸引新保险客群的地区。

数字医疗平台的探索

当下中国的医疗领域,正推动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医保基金正从过去“为具体医疗服务项目买单”转向“为老百姓健康买单”,为HMO在中国落地创造了基础条件。

而数字医疗的发展,使HMO在中国落地真正成为可能——因为数字医疗的连接、整合能力,解决了用户体量、医疗机构规模等HMO发展中的核心难题。

要使HMO模式不成为空中楼阁,必须要有足够真实的落地场景,有可触达的真实用户。

据了解,在落地HMO新模式方面,微医一直在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业界认为,微医等具备“医、药、数、保”等多维能力的平台,可能是中国版联合健康的最佳“潜力股”。

不同于美国以商业保险为主的市场,在中国医保是医疗服务最重要的支付方。微医是国内为数不多获得医保较高程度认可的数字医疗平台——目前,微医已在全国落地34家互联网医院,其中20家打通医保支付。

廖杰远认为,成功获得医保部门的认可与路径指引,大幅提升了用户对平台的认知度与接受度;同时,对于国内用户来说,使用医保购买数字医疗服务需完成医保定点签约,这也在用户和微医之间建立更为稳定的绑定关系;从而实现低成本、高黏性获客。

在此基础上,微医打造出了中国式HMO的代表——数字健共体。具体实践中,根据落地城市的实际需要和医疗卫生条件,基于打通医保支付的互联网医院,微医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组建数字健共体,实现“为大医院分担压力、为基层医院提升能力、为医保和商保支付提效率,从而实现区域健康指数的提升”的目标。

典型代表是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基于数字化平台,“健共体”联动天津市266家基层医疗机构,规范管理路径,以慢病管理为切入点,探索建立起医保“整体打包付费”“按人头、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落实“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绩效约束机制,实现高效的全人群健康管护。在此过程中,还通过药械交易平台开展药品联合采购,降低服务成本。

统计数据显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健共体试点基层医疗机构的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6.68%;对管理时间超过3个月的患者样本进行分析则显示,血糖达标率提升了21.58%;而已落地按人头付费的基层医疗机构医保结余率达到16%-31%。而随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民众就医便捷度的双提升,健共体内试点基层医院的门诊量提升了120%。

廖杰远相信,当互联网医联体能够切实容纳进足够数量、足够多元的产业链主体,并形成多主体紧密协同的闭环生态后,一个更适合国情、更加高效的中国式健康维护组织(HMO)亦将由此诞生。

关键词: 保险公司 医疗机构 健康保险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