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保险 > 正文

【深读】在小微和银行间架“金桥”

编者按:

今年4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其中,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合作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出了具体要求。近年来,担保行业在畅通金融活水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问题。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多家担保公司、银行以及企业负责人,探寻担保业更好赋能实体经济之路。

在小微和银行间架“金桥”

□记者 樊融杰

4月末,吉林省本轮疫情较为严重的长春市、吉林市逐步解除全市社会管控,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对白山市天天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涛来说,“解封”意味着自己公司的30多辆车终于可以动起来了。

“车队已经停了快两个月,而车辆保险、人员工资、折旧等费用却没少支出,其间,每天都要损失七八万元。”刘涛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在两个月的业务停滞期间,刘涛找到东北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北再担保”),对方给予的承诺成了刘涛坚持下去的动力。

“担”起物流生命线

2020年,东北再担保曾经给刘涛提供过1000万元的担保额,刘涛因此从银行顺利获得了贷款。“我们物流企业固定资产少,没有担保公司担保,一些银行不愿给我们放贷。”刘涛表示。近期,东北再担保再次为刘涛的运输公司提供了担保,助其度过困难时期。

2020年以来,东北再担保为货运物流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累计为长春市京铁物流有限公司、长春市蓝图冷链物流中心、黑龙江九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2.97亿元。

疫情之中,多家担保公司纷纷加大对运输类企业的支持力度,并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畅通物流生命线。

桂林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林小微担保”)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蒋志文对记者表示,该公司开发了一款新产品“保费担”,该产品是基于与银行、保险公司、运输企业合作,通过引入小微担保为运输企业融资增信的担保产品,从而实现“信贷资金专款专用、还款来源基本可靠”的金融服务场景,为运输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据悉,目前6家运输企业使用了该产品,担保金额共计1830万元。下一步,该公司将加强与中国人保的联系,以获得更多客户的需求,加大对运输企业的支持力度。

成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支持的客户中不乏物流类企业客户,该公司通过银政担政策性融资产品如“壮大贷”“服保贷”提供担保支持。据悉,在当前疫情形势下,该公司还会加大对关键物流、仓储、电商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大对重点企业、物流从业人员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向小微主体伸援手

生产受阻、资金紧张、物流影响、客源减少……在持续两年多的疫情下,一道道难题“横”在了广大市场主体面前,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存都成了问题。

面对各种不利因素,担保业向这些企业及时伸出援手。

北京首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创担保”)在2020年疫情暴发之后第一时间便推出“援疫保”“民生保”“开工保”等担保产品和优惠政策,支持疫情防控期间参与医疗药械、防控物品、保障民生等方面的企业,担保费率下调0.5个百分点,原则上不高于1.5%,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提升融资担保服务效率。截至2022年3月底,该公司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保户数4625户,在保项目数为5332个,在保金额154.66亿元。

重庆三峡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三峡担保”)在疫情暴发后,及时推出多项支持措施,对防疫紧缺物资生产和销售企业免收所有担保费和保证金,并对其他企业执行优惠的担保费和保证金政策。仅在2020年,该公司就为16万户小微实体和“三农”企业、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及贷款超过55亿元,免收担保费超过650万元,为企业减免租金120万元,并通过续保、延缓支付担保费及委贷利息等多项纾困政策为131家生产经营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担保超过13亿元。重庆三峡担保在疫情期间还创新推出多款纯信用、全线上担保产品,其中电子投标保函现已累计开出2.8万余份,为客户节约保证金超190亿元。

东北再担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杰对向记者表示,近年来,东北再担保积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工作,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东北振兴。该公司开辟绿色通道,加大对防疫建设、民生保障、医药医疗、物流运输等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满足复工复产企业融资需求。全力保障存量项目续保续贷,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和经营稳定。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做到不抽保、不断保、不压保,适当降低担保费率,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桂林小微担保对涉疫情防控紧急融资担保项目,降低或取消反担保要求,对直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融资需求在100万元以下的担保项目,取消抵质押反担保要求,原则上采取“见贷即保”。疫情期间,桂林小微担保为企业减免担保费共计204万元,平均担保费率从1%降至0.81%。

“担保公司是我们非常紧密的合作伙伴,有了担保公司出具的担保后,我们就可以针对部分客户进行融资放款,满足中小企业实际融资需求。”某城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最关键的是,如果业务出现风险,那么担保公司会对我们银行进行风险补偿。依托这种模式,我们与担保公司形成良性的互动。”

发挥好增信功能

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不断下沉业务领域,对于融资企业的认识不断加深,相关的抵押物要求也比过去有所放宽。当商业银行进一步切入中小微市场,担保公司也感受到了新的压力。

“我们看到,银行为了响应政策要求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但同时为了控制风险,对担保的需求不减反增。以我们公司为例,由于多年来深耕小微担保行业,积累了大量的小微风控经验、业务经验以及客户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故在当前银行下沉客户群体的背景下,担保公司通过发挥‘担保+业务推荐’的双重作用,特别是打通线上获客渠道,反而能够进一步促进与银行的小微业务合作。”重庆三峡担保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卫东对记者表示。

“我们作为一个准公益性单位,保本微利,有效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银行资金,通过担保既能解决众多达不到银行直接放贷标准的小微企业及‘三农’项目增信问题,又能有效分担银行风险。”桂林小微担保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蒋志文表示。

首创担保党委书记、董事长臧晓松对记者表示,担保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履行公共职能、实现政府政策导向的准公共产品,是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主要抓手。作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首创担保将努力保障好政府民生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融资增信需求,扩大服务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和惠及度,坚持社会效益为首、经济效益为本,用市场化手段实现政府性目标,真正体现政府出资发展普惠金融的作用。

【专家观点】探索建立可持续融资担保模式

□李晔林

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首个五年规划出台以来,我国积极推动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大力扶持普惠型融资担保业务,以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支持普惠金融服务见成效

目前,融资担保行业尤其是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的普惠性质突出,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聚焦支小支农主业,积极对接普惠群体融资需求。截至2020年末,全国融资担保在保余额3.26万亿元,其中支持小微主体和“三农”业务占比达到一半以上,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和涉农融资担保在保余额分别为1.35万亿元和4543亿元,对社会经济的薄弱领域起到了纾困扶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普惠金融发展。

二是各地加强扶持管理,融资担保规模快速扩大。多地政府通过建设再担保体系引导融资担保行业减费让利,扩大服务覆盖面,浙江、广东、江西、四川等省份的融资担保行业发展较快。其中,广东省和四川省2020年融资担保余额分别为2255亿元和25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和25%,分别大幅领先于同期全省贷款增速约30个和11个百分点。

三是持续创新产品服务,结合地方产业特色释放银担合作活力。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推动下,区域性政银担合作模式稳步发展,融资担保机构推出因地制宜的产品服务,例如广西“番茄保”“茶业保”、山东“技改专项贷”、湖北“科创担”等,充分发挥助贷、增信双功能,为推进乡村振兴、支持小微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行业面临多重挑战

当前实体经济增长放缓,小微企业和涉农主体的经营状况和金融健康状况修复受阻,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面临多种问题。

一是融资担保覆盖面仍需加速提升。2020年末,融资担保行业在保余额3.26万亿元,同期金融业总资产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分别为353.19万亿元和284.83万亿元,在规模的限制下,融资担保赋能普惠金融的潜力远未释放。同时,2019年融资担保行业的放大倍数低至1.5倍,2020年恢复至2.7倍左右,距离10-15倍的监管上限差距较大,发挥的杠杆作用有限。

二是需关注重点业务的代偿风险。虽然全国融资担保行业的代偿风险相对2020年有所趋缓,但疫情反复导致小微市场主体恢复缓慢,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代偿风险上升的问题,例如北京市2021年上半年,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代偿额同比大幅增长68.5%。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下,融资担保代偿率可能出现和银行不良率相似的区域及行业分化,可能有部分机构面临由信用风险引发的经营风险。

三是服务效率制约行业发展速度。我国融资担保行业起步晚、规模小,部分机构受到自身实力和行业信息壁垒的限制,面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普惠群体,还在采用“扫楼扫村”、重复审查等传统经营方式。为了在快速扩大服务半径的同时降本增效,亟须解决融资性担保机构高效化获客渠道仍未打通、标准化产品体系有待完善、批量化服务模式尚不成熟等问题。

探索建立协作、健康、可持续的融资担保模式

第一,搭建多层次政银担合作机制,充分释放级联促进效应,扩大融资担保服务覆盖面。融资担保机构依托政府融资担保基金搭建桥梁,与各级中小企业局、农业农村部门等政府机关以及商业银行协调联动,建立批量推荐的拓客机制和精准高效的集中筛选机制,以较低的成本触达潜在的长尾客群,从根本上以客户开拓促进规模增长;融资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深度互信,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避免重复尽调,建立跨机构的柔性审批工作组,简化放贷流程,实实在在服务普惠群体;融资担保机构与政府、银行、再担保四方风险合理分担,改变先由融担机构全额代偿、再由政府补贴融担机构的传统模式,推动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银行加大贷后管理,最终增强融资担保公司的业务活力。

第二,差异化提高普惠性融资担保代偿容忍度,结合行业发展阶段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融资担保的普惠属性。在疫情反复和实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下,随着银保监会适当放宽对普惠型小微贷款和普惠型涉农贷款的不良容忍度,多个地区也相应提高了政府性融资担保的代偿容忍度,未来应进一步优化融资担保的代偿补偿机制,形成细粒度多层次的差异化监管方案。在当前的发展阶段,融资担保行业尚未充分发挥助力健全普惠金融体系的作用,因此监管层面的考核激励机制应更多导向于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设定各类担保户数及融资担保放大倍数目标,不片面强调盈利增长或代偿下降,强化融资担保行业在当前阶段聚焦主业的责任定位。

第三,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以金融科技赋能融资担保业务全流程,推动质效提升。随着数字经济在政银企各方的渗透率不断加深,小微企业及涉农主体的线上化金融服务需求快速增加,银行机构的线上普惠贷款产品体系日益丰富,对数字化建设刚刚起步的融资担保行业而言,必须加快转型步伐,打造快速便捷的新型增信模式。加速建设满足数据驱动和业务场景化需求的载体平台,通过集中作业、云端授权和数据库联动等方式打通线上、线下业务渠道以及内部、外部数据渠道,提高触达客户频率;将融资担保服务嵌入更贴近普惠群体的非金融场景,结合区域、产业、客户特点加快创新各类标准化产品,探索同时满足缩短业务流程和加强风险防控的批量化服务模式,提升行业发展质效。

(作者系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

记者观察:发挥杠杆作用 深耕小微金融

□记者 樊融杰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始终是金融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和挑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显得尤为急迫。

小微企业本身面临着可抵押资产少、信用记录不足等融资缺陷,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很难对该类企业的风险做出有效识别。

担保业便成为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通过担保公司的增信,可以提升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帮助企业获得信贷资金,从而达到平稳就业、激励创新的社会发展目标,发挥银证保不能替代的作用。此外,担保机构还是直接融资市场的重要参与方,融资担保是最主要的第三方增信手段,其与证券公司、银行共同支持企业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有效降低市场各方交易成本,促进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壮大,间接助力小微企业成长。

为何融资担保能发挥这样的特效?除了担保公司本身将业务定位于较商业银行更下沉的市场空间外,杠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8年发布的《融资担保责任余额计量办法》规定,融资担保公司的融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对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担保业务在保余额占比50%以上且户数占比80%以上的融资担保公司,前款规定的倍数上限可以提高至15倍。10-15倍杠杆有利于担保公司提高资金利用率,进而使得更多的小微企业有机会得到增信。

受疫情冲击影响,近年来,中小微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对担保公司来讲,平衡稳增长与控风险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困难,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的代偿风险。

代偿情况的不断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担保公司的资本金。随着净资产的降低,担保公司能为小微企业提供的增信额度也会下降。

资本实力的强弱是衡量担保机构代偿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担保机构扩展业务规模、防范风险的基础。

担保公司一方面需通过多种方式补充资本金,切实提升担保抗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另一方面,担保机构要统筹好盈利能力和风险覆盖的关系,强化在专业领域积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确保担保机构实现可持续经营。

作为银行和部分小微企业之间的资金融通桥梁,担保业将在为企业增信、为银行分险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微企业 担保公司 商业银行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